導語
后疫情時代背景下,創造、建立并且維持信任的能力成為企業持續成功的核心。
很多公司面臨信任危機。一方面來自于疫情、氣候、環境、媒體輿論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公司內部:股東、客戶、員工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隨著董事會的職責越來越繁重,在未來的公司治理工作中,董事會要打破以往的模式,注重公司的長遠利益,協調好一切與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獲取從公司內部到各行各界,乃至整個社會的信任,承擔更廣泛的責任。
通過一系列文章,為大家解析當前時代環境中董事會面臨的信任危機的來源。同時,從公司治理的多個層面給出建議,幫助董事會轉變自身角色,更好地參與到公司治理當中。
* 該文章只是信息提供,不是法律意見
法律在不斷變化和更新中,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聯系呂曉飛 (Peter Lu) 律師。
作者介紹
呂曉飛 (Peter Lu) 律師
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倫敦分所合伙人
WeChat: PeterLu20呂曉飛律師多次代表世界500強企業成功進行跨境并購、上市、重組等業務。呂律師從業至今在其參與的國際重大訴訟中保持著全勝紀錄。此外,呂律師還幫助多個行業的客戶成功應對外國政府監管調查,并就公司治理和危機管理提供法律建議。
呂曉飛律師同時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專業碩士校外導師,并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開設國際并購學分課程。呂律師經常接受中西方主流媒體采訪,多次被英國議會邀請就重要議題和法案進行專家作證,包括與英議會議員共同討論新《國家安全和投資法案》草案,并為草案的修改提供建議。
利益相關者權益理論(stakeholder capitalism)時代中信任的演變
企業持久和可持續的成功離不開信任,但是信任難得而易失。本系列文章將探索公司如何在利益相關者權益理論時代滿足新的期望——不僅是來自股東和投資者的期望,還有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文章還將討論現代企業如何基于目標、透明度和與利益相關者互動建立長期信任。
我們將探討全球治理和法治、領導力的變化、技術倫理等。揭示采用什么戰略可以讓企業獲得并保持信任。商業在社會中的目標沒有改變——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制造人們需要的東西或提供人們需要的服務。改變的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
為什么信任將會決定成功?
信任在今天比以往都更加重要。如今,假新聞泛濫,網絡上到處充斥著敵意,政治兩極分化嚴重。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需要通過信任這把透鏡,來決定他們所相信、重視的東西。研究也證明,信任和商業成功之間的聯系體現在最受信任的公司會有更好的財務業績,并能建立特別忠誠的客戶群體和員工隊伍。因為公司成功地平衡了客戶、員工和社區的利益與投資者和股東的利益。信任是一種貨幣——有價值、可衡量、可操作。
在這種大環境下,整個社會對公司、領導者和投資方在緊急氣候議題和全球不平等加劇等關鍵問題上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司的成員和客戶根據公司在關鍵時刻是否“在做正確的事”來授予他們信任。這就是與公司簽訂的新的信任合同(經營許可),并催生了利益相關者權益理論的概念。在這種環境下,公司的目標是平衡客戶、員工、業界與投資者和股東之間的利益。隨著人們用自己的聲音、資本和法律來倡導更有道德和包容性的商業行為,他們也在推動企業在履行承諾方面更加透明。我們顯然已經從空談的時代進入了認為行動至關重要的時代。
從采用環保型生產流程到為社區帶來清潔能源,再到創建包容性的工作場所并幫助人們克服獲得平等經濟機會的障礙,現代公司正在尋求為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服務。同樣,在達沃斯宣言和商業圓桌會議上,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團結在一起,共同承擔對人類、地球和利益的責任。與此同時,在可持續性、薪酬、多元性、氣候風險和機會報告等問題上,指導方針正在轉向立法,比如實施“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關鍵要點及發展方向
要點1: 信任是長期、可持續的商業成功的決定因素。
發展方向:信任、企業績效、客戶和員工忠誠度之間已經被證明是有關聯的。如果如何贏得信任還沒有列入貴公司董事會議程,現在一定要采取行動。
要點2:在利益相關者權益理論的時代,社會對企業的要求更高,并根據企業的行動和承諾給予企業寶貴的信任。
發展方向:您的企業是否適當地平衡了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將決定他們予以企業運營的支持程度。一定要系統地了解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情況并滿足他們的期望。
要點3:遵守企業價值觀,將業績報告透明化,是信任的基礎。
發展方向:企業價值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承諾。企業建立信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確保價值觀與團體的目標一致,將價值整合到企業決策中并反映在相應的行動中,并實現業績報告透明化。
要點4:企業需要新的戰略和系統來嵌入信任相關的價值觀、措施和報告。
發展方向:領導者的眼光不能局限于資產負債表,要展示出企業有良好的治理框架,董事會和全公司上下可以進行有效決策,并在與利益相關者方面的溝通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