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8月4日報道,泰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豐富。不過今年以來,泰國多地的降雨量較往年同期明顯偏少,而隨著厄爾尼諾的影響逐漸顯現,泰國多地的旱情可能進一步加重,農作物的收成或將出現明顯下降。
泰國是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僅次于印度。在泰國多個主產區,水稻種植季主要有兩季,分別為雨季和旱季。雨季的播種時間從每年5月一直持續到8月。旱季的播種時間則一般在12月前后。今年以來,受氣候變化加劇和厄爾尼諾等因素影響,多地高溫天氣出現得更加頻繁、同時降雨也更少。據統計,進入雨季以來,泰國的降雨量比往年平均水平下降大約25%。不過,得益于政府相關部門提早從水庫引水,頭季稻的灌溉工作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但有農業專家表示,今后,隨著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影響全面顯現,旱情預計將對泰國的二季稻造成較大傷害。
泰國農業經濟學專家 維薩努:數據顯示,在泰國厄爾尼諾的影響短則持續8個月,長則持續19個月。如果持續時間較短那問題不大。今年,我們還可以用去年儲存下來的水灌溉作物。但如果不加以管理和有效分配,到了明年,我們很快就會陷入缺水的困境。
目前市場對于今年泰國水稻的收成狀況普遍持謹慎觀望態度,而人們對大米的需求卻有增無減,這使得泰國大米出口價格持續攀升。
聯合國糧農組織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泰國多個等級的大米出口價格已連續4個月上漲,并升至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朱晨:泰國是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農業產值占全國總GDP比重超過10%。今年發生在東南亞的厄爾尼諾現象,預計會造成泰國農民收入減少大約5%。如果干旱現象持續嚴重,2024年會進一步加劇對泰國農民收入和農作物產量造成的負面作用。
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31456061051220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