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泰研究中心7月19日消息稱,泰國銀行(央行)重新界定家庭債務數據統計口徑,納入更多類型債務,導致2023年第一季度泰國家庭債務總額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達到90.6%。
盡管家庭債務總額對GDP比率隨債務覆蓋范圍擴大而上升,但并未改變家庭債務增長放緩并與后疫情時期逐漸復蘇的經濟背道而馳的大勢。泰國銀行最近調整了家庭貸款或家庭債務口徑,將將來自教育貸款基金、國家住房局(NHA)、微額融資(PICO Finance)和除儲蓄合作社以外的合作社的數據納入家庭債務。這一調整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居民家庭的債務負擔,尤其是教育貸款和從事個體經營的債務,后者多為合作社的債務人且收入不高和/或收入不穩定。
根據新的統計口徑,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家庭未償貸款余額增加7,660億泰銖,使家庭未償還貸款余額從口徑調整前的15.19萬億泰銖增至15.96萬億泰銖,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為90.6%,比2022年第4季度的91.4%有所下降,延續2021年第一季度家庭債務總額對GDP比率達到95.5%的峰值后逐漸回落的趨勢。
泰國銀行的信貸狀況和趨勢調查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家庭舉借新債出現放緩跡象,部分原因是適逢逐步償還貸款時期,另一部分原因是某些類型的債務尤其是金額較高的債務如住房貸款增長放緩。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系統的新增住房貸款總額僅同比增長6.4%,增速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19.4%的大幅放緩,源于家庭部門的財務脆弱性、貸款利率上升以及2022年底放寬貸款房價比(LTV)措施結束前住房貸款明顯加速的特定因素。此外,金融機構對某些債務人群體和某些類型的貸款(如汽車貸款)的信用風險提高警覺。
上述態勢與開泰研究中心近期所作的“全國家庭債務負擔調查”結果一致。該調查發現,部分家庭的財務狀況仍然脆弱,尤其是低收入群體中的小戶家庭,有關部門需設法解決該群體債務負擔增加的問題。另一方面,存量債務高企將成為居民家庭向金融機構申請新貸款的障礙。不過,對比開泰研究中心于2022年第一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進行的全國家庭債務調查結果發現,盡管總體上家庭債務收入比率(即償債率DSR)33.9%降至32.9%,但必須承認,月收入不超過30,000泰銖的小戶家庭中的債務收入比率從33.9%持續上升至34.4%。這反映出該群體仍面臨收入不足以償還債務的問題,進而可能導致其他方面的財務問題,如儲蓄率低,缺乏足夠的流動性來應對緊急情況。
預計2023年泰國家庭債務總額對GDP比率將處于88.5-91.0%的區間內,同時新政府應加快采取措施解決家庭債務問題。
開泰研究中心預計,由于家庭部門脆弱可能導致債務增速慢于經濟增速,2023年家庭債務總額對GDP比率(按新口徑統計)將從2022年的91.4%小幅下降至88.5-91.0%,仍高于國際清算銀行(BIS)認為可支持經濟持續擴張的水平即80%。
泰國銀行在過去幾個月中持續推動解決家庭債務問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完善國家家庭債務數據庫,使之更加全面覆蓋;2)進一步完善法規,將監管范圍擴大到租購租賃業務;3)與提供零售信貸服務的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協商,明確最大限度覆蓋債務人的援助方針;4)明確需要盡快救助的 4 類目標債務人群體,并制定支持家庭債務解決方案的框架,包括負責任放貸、風險定價法(RBP)和宏觀審慎政策(MaPP)。上述措施有助于防止居民家庭舉借非必要的新債,確保信貸發放與償還債務能力一致,并且仍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生活和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
開泰研究中心認為,泰國銀行推動解決家庭債務問題的方針是一個好的開端,有助于逐步緩解泰國家庭債務狀況的壓力,因為確保舉借新債的質量,根據必要性來舉債并獲得與風險相符的信貸條件;通過債務重組來解決分期還付存在困難的現有債務人問題,并制定具體措施來照顧有嚴重持續性債務(Severe Persistent Debt,如已償還債務多年但支付的利息高于本金的循環個人貸款)的群體,以尋找還清債務的途徑;同時擴大家庭債務數據統計口徑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家庭債務狀況。
不過,要可持續地解決家庭債務問題,還需定期檢測家庭債務總額占GDP比率的下降幅度和下降速度,并采取適當的改進措施,因為未來家庭債務問題仍錯綜復雜,源于涉及到家庭部門的收入和舉債行為問題,同時泰國人口結構進入完全老齡化社會快于預期將使解決家庭債務問題受到更多制約。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HUqdLK9xQFljzuUYBXh2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