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11月23日報道稱,“中泰一家親”情誼源遠流長。近日,中泰這對親密的友好鄰邦共同翻開合作的新篇章。
1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曼谷同泰國總理巴育舉行會談。雙方宣布構建更為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賦予“中泰一家親”新的時代內涵,開辟中泰關系新時代,將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亞太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簽署了《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6)》、《中泰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以及經貿投資、電子商務、科技創新領域合作文件。
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泰兩國共同簽署的合作文件,以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重點加強投資、貿易、旅游、基礎設施、產業園等傳統領域合作,同時不斷培育新增長點,推動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加強教育、醫療、扶貧、農業等民生領域合作。
今年是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10周年。過去十年間,兩國持續開展務實合作。值得關注的是,中泰兩國的戰略性合作還聚焦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規劃。
當前,中泰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中泰高鐵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在中泰兩國的洽談中,雙方也多次提到要加快中老泰三方鐵路合作,并積極推進“中老泰聯通發展構想”,重點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做好物流通關“軟聯通”。
雙邊貿易首度突破千億美元
隨著中泰經貿的聯系日益緊密,中國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產自泰國的商品,如稻米、天然橡膠、木薯、甘蔗和熱帶水果。
泰國農產品在中國成功打開銷路,除了這些產品本身的高品質外,更有賴于中泰兩國的深度合作。據了解,中國連續多年都是泰國最大貿易伙伴、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和主要外資來源國。即使在疫情影響之下,雙方經貿合作依然強勁增長。
其實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以來,中泰兩國的農業合作就得到了充分的制度保障,而中國方面也已經對泰國94.5%的農產品取消關稅。數據顯示,2010—2020年,中泰兩國農產品貿易額從36.8億美元增至143.1億美元,增加了2.9倍,年均增長14.6%;其中,自泰進口額從24.9億美元增至100.3億美元,增加了3倍。
而到了今年,泰國農產品出口再迎來利好政策。
今年年初,《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對泰國生效實施。根據協定,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據中國農業農村部貿易促進中心數據,RCEP生效實施后,中國對泰國960個類目下的農產品維持零關稅或立即降零,占泰國全部農產品的65.3%。有泰國椰子商戶向媒體表示,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為出口訂單擔憂,RCEP帶來的產業鏈調整助推他們的農產品在中國市場開拓更多銷路。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楊保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中泰雙邊貿易額的增長中,農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也是中泰經濟的互補性決定的。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泰國98%以上的木薯、70%的熱帶水果、1/3的橡膠和1/10的大米出口到中國。
對此,楊保筠表示,中泰雙方都在高質量地落實RCEP,合作主要是利用自貿區的安排,使得雙方的利益最大化。雙方都抓住RCEP生效的契機,推動兩國的農產品在貿易、關稅等方面的制度化安排,“可見未來泰國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具有增長潛力。”
萬喆進一步表示,RCEP生效實施后,各種通關便利條件和措施得以快速實現,比如中泰農產品等易腐貨物6小時的快速通關和貿易領域進一步降低關稅等措施,為中泰進一步開展農產品貿易提供了新的動力。
其實不僅是農產品,RCEP生效也意味著,泰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進行跨境貿易往來時能獲得更多便利。
中國駐泰國大使韓志強曾在采訪中透露,2021年,中泰兩國貿易額增長33%,達到1312億美元,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泰國農產品對華出口119億美元,增長52.4%。今年1至8月,中泰貿易額約911億美元,同比增長6%,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勢頭。
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RCEP有望帶動中國、泰國等15個成員國出口、對外投資存量、GDP額外增長10.4%、2.6%、1.8%。可見RCEP的生效實施,將為中國、泰國等各成員國企業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云南省社科院泰國所所長、研究員余海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RCEP催生的區域經濟融合機遇,促使中泰將進一步開放漁業產品、造紙、汽車零部件等市場,對農業、制造業等非服務業投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作出高質量承諾,將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建廠。
“硬聯通”的愿景
中泰經貿在疫情期間的逆勢上漲,還有賴于當地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事實上,2021年,中泰貿易的貨物流通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老鐵路的運輸。楊保筠向記者表示:“在疫情期間,由于運輸困難,泰國出口榴蓮等生鮮產品遭遇困難,最后通過中老鐵路轉運出口才解決問題,為當地果農挽回了損失。”
中國昆明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老鐵路開通9個月以來,國際貨運總值突破100億元,貨物運輸已覆蓋老撾、泰國等國家和地區。中老鐵路這條“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顯現,惠及沿線地區國家。
今年7月1日,中老鐵路萬象南站換裝場正式建成投用,首批跨境集裝箱貨物駛向泰國林查班港。有數據顯示,萬象南站換裝場建成投用后,從中國昆明到泰國林查班港間的運輸時間比汽車換裝倒運縮短1天左右,運輸成本減少20%以上,預計每年能吸引泰國30萬噸以上農副產品、橡膠等跨境貨物通過中老鐵路運往中國。
在看到中老鐵路開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后,泰國也加快中泰鐵路建設的步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負責中泰鐵路項目4-3標段工程的承建方中國建筑方面得知,10月28日,中泰高鐵項目4-3標段預制梁場32米預制節段箱梁靜載試驗獲得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出具的檢驗報告,標志著項目預制梁場節段箱梁梁型全部合格。目前,中泰高鐵一期工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加速期。
按照泰國方面的計劃,預計到2027年初,中泰高鐵的一期工程即從曼谷到呵叻段將完成建成通車。在此次中泰兩國會談中,雙方都強調要加快中老泰三方鐵路合作,積極推進“中老泰聯通發展構想”。
“如果中泰鐵路全面建成,并實現與中老鐵路的接軌,將會降低運輸成本,有力地推動泰國的出口。另外,中泰高鐵所經過的地區,往往是以前泰國相對欠發達的地區,這將有利于沿線地區的扶貧減貧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楊保筠向記者表示,中老泰鐵路通車以后,還將有助于泰國和其他東盟國家的商品向北經老撾進入云南,然后進入陸海新通道并直接抵達歐洲,將有助于泰國在東盟地區實現互聯互通戰略中的地位。
萬喆也表示,打造縱貫南北、連通歐亞的中老泰鐵路,能夠以通道促物流、物流促經貿、經貿促產業,開通更多冷鏈班列、旅游專線、榴蓮快遞,使跨境運輸更便捷、更節約、更高效,實現“貨物北上,游客南下”。
泰國民眾也對“中老泰聯通發展構想”滿懷期待。“我認為中泰高鐵是一個很偉大的項目,”中泰高鐵項目部行政人員Praphaphan Thaingamsin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若中泰高鐵建成以后,最大的變化將是交通變得更便利,“以前從大城府到呵叻府開車至少要3個多小時,但如今要是乘坐高鐵,只需1個小時左右,“便捷交通帶動旅游業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益處。”
而對于預期中的經濟效益,Thaingamsin表示,交通運輸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因為大多數的農產品都需要保鮮,縮短運輸時長有利于確保農產品的質量,“我希望中泰高鐵建成之后,將使泰國的農業發展更迅速。另一方面就是旅游業,我認為交通會對人們選擇旅游目的地帶來影響,希望中泰高鐵能擴大當地的游客范圍,提升泰國的經濟水平。”
中泰高鐵項目現場工程師Chinnawat Khaoprapa也向記者表示,通過中泰高鐵運送泰國的農副產品,可以讓中國民眾更多地了解泰國的土特產,此外,日后兩國通了高鐵,文化交流也會更加深入。
打造新的合作增長點
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10年來,兩國的經貿合作行穩致遠。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泰兩國正努力尋求和培育新的增長點。
在疫情期間,泰國充分感受到數字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根據谷歌和淡馬錫發布的東南亞電商行業報告,疫情期間,泰國的電商、流媒體服務等表現強勁。報告指出,泰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在2021年將超過300億美元,漲幅51%,預計到2025年泰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增至570億美元。另外,泰國的電商市場也增長迅速,該報告指出,預計今年泰國的電商將增加68%并突破300億美元大關。
早在2016年,泰國政府就出臺了“泰國4.0”戰略,旨在利用創新的數字技術發展基礎設施,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泰國經濟轉型升級,最終實現“數字泰國”。而近年來,中國企業也在泰國積極參與數字經濟方面的投資。今年,華為和阿里云都公布了到泰國的“出海”計劃,如華為和阿里云都在泰國建立了數據中心。
楊保筠表示,泰國政府結合其國家發展戰略,提出了建立“數字泰國”的計劃,努力發展數字經濟,以推進其新基建,即數字化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有一定優勢,可與“數字泰國”戰略對接。
在余海秋看來,今年RCEP的生效,也有助于泰國數字經濟的發展,“RCEP有關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等制度安排,將進一步便利中泰跨境電商、數字經濟等合作,促進中泰兩國創新資源流動。”
其實除了數字經濟,中泰兩國還把注意力放在更多新興經濟的領域上。近年來,中國汽車、電商、光伏等領域企業紛紛在泰投資設廠。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對泰投資增長勢頭迅猛,泰國吸引了來自中國的數百億泰銖的投資。
楊保筠認為,通過中泰共建“一帶一路”,把東部經濟走廊項目打造成商品制造的集散基地,可助力泰國商品進入老撾、越南及其他沿線國家。而且,當前兩國已經取得很多合作成果,中國企業在泰國,特別是東部經濟走廊的投資大幅度增加,而且投資質量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東部經濟走廊建設,如泰國林查班港的三期建設、石油區塊的開發、天然氣管道工程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很多項目都已經相繼簽約,有些已經實現投產。
他認為,中泰兩國將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和“泰國4.0戰略”、“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戰略”對接,雙方戰略是高度契合的,這將有助于泰國實現將本國打造成東南亞地區中心的愿景。
信息來源:https://new.qq.com/rain/a/20221123A03NNV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