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2月9日報道: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昨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盡管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導致全球債券市場今年萎縮2%,但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料繼續上漲逾46%,總額將突破1.5萬億美元。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包括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與可持續發展掛鉤的債券。
整體來看,可持續發展債券在全球債券發行總額比重,預計從去年11%增加至今年17%。當中,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的增速將是最快的,這是因為這項融資無需用于特定的環境或社會項目,對發行人而言更靈活方便。此外,公共領域發行人將有很大機會進入由主權國家主導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市場。若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能在公共領域站穩腳步,將是一個重大轉折點,為私人領域發行此類債券注入額外流動性、吸引更多參與。
報告認為,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許多國家作出提高減排目標并加強脫碳計劃的承諾,這有助于推動綠色債券繼續引領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尤其是綠色項目融資的主權債券發行可能進一步加速,涵蓋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和可再生能源。”
報告稱,全球可持續發展債券去年發行總額達1.02萬億美元,其中綠色債券增長87%至5320億美元,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債券分別為2050億美元和1900億美元,增幅達25%和41%。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增長近10倍,達920億美元。
標普全球評級認為,當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開始加強創新、結構趨于多樣化,那么確保市場整體更大誠信和信譽將是關鍵,應建立和鼓勵采納明確標準、法規和披露準則。同時,投資者可以通過要求更詳細以及一致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披露、更多外部審核人員參與以及增強監管審查,來規避漂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