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2月6日報道:新冠疫情推高運輸成本,縮小進口和本地農產品的價格差距,加上消費者逐漸認識新加坡品牌,嘗試后覺得它們品質佳,各種因素在過去兩年顯著帶動了本土農產品的銷量。
新加坡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新農業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生產足夠農產品滿足人們三成的營養需求。增加供應的同時也須提升需求,才能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食品局繼續鼓勵業者提供更多本地農產品
新加坡食品局受詢時說,據農場反饋,他們的網購業績在疫情期間增加了。新食品局將繼續鼓勵業者提供更多本地農產品,例如與職總平價、百美和RedMart等實體和網上超市合作進行促銷。
為了讓公眾更容易辨識本地農產品,新食品局前年推出“SG新鮮農產品”標簽,至今有超過70家本地農場、經銷商和零售商申請使用。
平價超市發言人說,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超市現引進更多本地農產品,本地的魚和蔬菜現各占該產品種類的10%左右,雞蛋則占超過55%。
Lazada旗下的網上超市RedMart與新加坡鮮農總會合作,前年在平臺上設“e-SG Farmers' Market”專區,售賣來自23家本地農場的超過100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