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Bosna i Hercegovina),簡稱波黑。
【面 積】5.12萬平方公里。
【人 口】318萬。主要民族為:波什尼亞克族,約占總人口50.1%;塞爾維亞族,約占總人口30.8%;克羅地亞族,約占總人口15.4%。三族分別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斯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
【首 都】薩拉熱窩(Sarajevo),人口27萬人。
【國家元首】主席團行使國家元首職責,由波什尼亞克、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3族各1名代表組成,任期4年。主席團輪值主席由三族代表輪流擔任,每8個月輪換一次。本屆主席團于2022年11月組成。主席團成員為: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eljka CVIJANOVI?,女,塞族),熱利科·科姆希奇(?eljko KOMŠI?,克族)和德尼斯·貝契羅維奇(Denis BE?IROVI?,波族)。
【簡 況】波黑位于巴爾干半島中西部。南、西、北三面與克羅地亞接壤,東與塞爾維亞、黑山為鄰。大部分地區位于迪納拉高原和薩瓦河流域。南部極少部分瀕臨亞得里亞海,海岸線長約21.2公里。南部屬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6.3℃,7月27.4℃;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0.2℃,7月22.7℃。全國年平均氣溫11.2℃。
【歷 史】6世紀末7世紀初,部分斯拉夫人南遷到巴爾干半島,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定居。12世紀末,斯拉夫人建立獨立的波斯尼亞公國。14世紀末,波斯尼亞進入鼎盛時期。1463年后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屬地,1908年被奧匈帝國占領。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茲·裴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遭當地青年暗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劃分為幾個行政省。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波黑成為其中一個共和國。1992年3月,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族和克族贊成獨立,塞族抵制投票。波黑戰爭爆發。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聯合國。1995年11月21日,在美國主持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地亞共和國總統圖季曼和波黑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簽署代頓波黑和平協議,波黑戰爭結束。
【政 治】自1995年代頓協議簽署以來,波黑民族關系有所緩和,政局基本穩定。
【憲 法】1995年11月,波黑根據代頓協議制定憲法。憲法規定:波黑正式名稱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什尼亞克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3個民族為主體民族;波黑由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2個實體組成;波黑設3人主席團,由3個主體民族代表各1人組成,主席團成員分別由2個實體直接選舉產生。
【議 會】由代表院和民族院組成,任期4年。2022年10月,波黑舉行全國大選。新一屆議會代表院于2022年12月成立。代表院由3個民族的42名代表組成,其中28名來自波黑聯邦,14名來自塞族共和國。代表院議員按比例制產生,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分屬3族。主席一職由本院主席團3名成員輪流擔任,每8個月輪換一次。本屆主席團成員為德尼斯·茲維茲迪奇(Denis ZVIZDI?,波族)、馬林科·查瓦拉(Marinko ?AVARA,克族)和內博伊沙·拉德馬諾維奇(Nebojša RADMANOVI?,塞族)。新一屆民族院于2023年2月成立。民族院設15個席位,由波黑聯邦的10名代表(波族、克族各5名)和塞族共和國的5名代表組成。民族院議員由波黑聯邦議會民族院和塞族共和國人民議會根據主體民族比例和大選結果推選產生。主席、副主席輪值方式與代表院相同。本屆主席團成員為尼科拉·什皮里奇(Nikola ŠPIRI?,塞族)、凱馬爾·阿戴莫維奇(Kemal ADEMOVI?,波族)、德拉甘·喬維奇(Dragan ?OVI?,克族)。
【政 府】波黑政府稱部長會議,由部長會議主席和8名部長組成,任期4年。部長會議主席由主席團任命,經議會代表院批準。部長由部長會議主席提名,經議會代表院批準。本屆部長會議成立于2023年1月,主席為博爾婭娜·克里什托(Borjana KRIŠTO,女,克族),成員有:副主席兼國防部長祖坎·海萊茲(Zukan HELEZ,波族),副主席兼對外貿易和經濟關系部長斯塔沙·科沙拉茨(Staša KOŠARAC,塞族),外交部長埃爾梅丁·科納科維奇(Elmedin KONAKOVI?,波族),財政部長斯爾詹·阿米季奇(Sr?an AMID?I?,塞族),民政部長杜布拉夫卡·博什尼亞克(Dubravka BOŠNjAK,女,克族),交通通訊部長埃丁·福爾托(Edin FORTO,波族),安全部副部長兼代理部長伊維察·博什尼亞克(Ivica BOŠNjAK,克族),司法部長達沃爾·布諾扎(Davor BUNOZA,克族),人權和難民部長塞夫利德·胡爾蒂奇(Sevlid HURTI?,波族)。
【經 濟】波黑戰爭給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幾近崩潰。近年來,在國際社會援助下,波黑經濟恢復取得一定進展。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75.94億美元(2023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64美元(2023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5%(2024年)
貨幣名稱:可兌換馬克(CONVERTIBLE MARK,BAM),或稱波黑馬克
匯率:1歐元≈1.95可兌換馬克(固定匯率)。
通貨膨脹率:6.1%(2024年)
失業率:11.7%(2024年)
(資料來源:波黑國家統計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同)
【資 源】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礦、褐煤、鋁礬土、鉛鋅礦、石棉、巖鹽、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蘊藏量達55億噸。圖茲拉地區食用鹽儲量為歐洲之最。波黑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潛在的水力發電量達170億千瓦。森林覆蓋面積占波黑全境面積的53%,其中65%為落葉植物,35%為針葉植物。
【金屬加工業】金屬加工業是波黑經濟重要產業之一,產品以出口為主。2022年,金屬加工產品出口值占外貿總值的39%。金屬加工業的主要產品為鋼鐵、鉛、鋅及銅加工產品。
【農牧業】波黑擁有發展多樣化農業的自然條件,食品加工業傳統悠久。波黑多山,農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42.2%,共約239萬公頃,其中100萬公頃為集約化農業耕地。波黑有104萬公頃天然草地和牧場,35萬公頃土地專用于果園、葡萄園以及用于種植生產醫藥保健品的草藥和香料香草等。波黑奶制品、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具有出口歐盟資質。南部地區流行種植蠟菊等芳香植物。
【旅游業】2024年,共接待游客146.4萬人次,同比增長50.8%。其中本國游客55.7萬人次,同比增長18.8%;外國游客90.7萬人次,同比增長80.7%。旅游設施主要有旅館、浴場、私人小旅館、汽車宿營地、溫泉和療養地等。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公路為主。全國注冊機動車115.1萬輛。按運輸用途分類,乘用車占88%,貨車占8%,其他占4%;按能源類型分類,柴油車占75.7%,汽油車占20.6%,其他占3.7%。
公路:全國公路總長91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0.4公里。
鐵路:現有鐵路1018公里,其中單軌鐵路925公里(包括656公里電氣化鐵路);雙軌鐵路93公里,全部為電氣化鐵路。
空運:有4個國際機場,分別在薩拉熱窩、巴尼亞盧卡、莫斯塔爾和圖茲拉。2022年,4個機場運送旅客分別為137.7萬人次、34萬人次、1萬人次、47.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9.5%、142.8%、400%、54.9%。
【對外貿易】2024年對外貿易總額457.33億馬克、同比增長0.7%;其中出口額165.44億馬克、同比減少3.64%;進口額291.89億馬克、同比增長3.35%。出口主要商品類別是基礎金屬及其制品,紡織品、服裝、鞋類及地毯,電氣機械設備及其零件,機器、儀器、機械裝置、鍋爐及其零件,家具、床上用品等。主要進口商品類別是金屬及其制品,礦物燃料(煤、焦炭、天然氣、石油),電力,機器、儀器、機械裝置、鍋爐及其零件,汽車及其零件等。主要貿易伙伴為:克羅地亞、德國、塞爾維亞、意大利、斯洛文尼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