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市府國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人,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主權國家。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也是羅馬教廷所在地。1929年,羅馬教廷與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羅馬教廷對梵蒂岡的主權。羅馬教廷承認意大利的主權及“教皇國”滅亡,另建梵蒂岡城國。條約規定:羅馬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心和朝覲地;教廷在意大利境內任命的主教以上人員名單(羅馬除外)須先報意政府核準同意;所有主教以上人員須宣誓效忠國家,其國籍必須是意大利籍。
政治機構
國務院:總理教廷行政,并掌管教宗樞密事務。下設內政、外交等秘書處及九個圣部(信理部、東方教會部、禮儀及圣事部、冊封圣人部、主教部、萬民福音部、圣職部、修會部及教育部);
宗教法院:來源于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包括圣赦院、最高法院及圣輪法院。
羅馬教廷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和地區有正式外交關系,系聯合國常設觀察員,其外交基本方針是不與任何邦交國斷絕關系。
經濟
梵蒂岡既無工農業,也無自然資源。財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郵票、不動產出租、特別財產款項的銀行利息、梵蒂岡銀行盈利和向教宗贈送的貢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梵蒂岡在北美、歐洲許多國家有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其資本滲透到意大利眾多的經濟部門,特別是銀行信貸和不動產系統,僅地產一項就達46萬余公頃。黃金、外匯儲備達100多億美元。
與中國的關系
1922年,首位羅馬教廷代表派駐北京。1946年中國教會圣統制建立后,教廷駐華使館設在當時國民政府首都南京。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駐華公使黎培理大主教被逐出大陸。此后,中國政府與教廷一直沒有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