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局4月30日公布2024年度第二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結果,本季綜合營商指數較上季回升3.6至47.3,反彈到2023年第四季的水平(47.6)。
五大分項指數中,除了“招聘意向”錄得輕微下跌(51.3,-0.7)外,其余四項均回升至2023年第四季的水平,包括:“環球經濟”(39.4,+9.1)、“營業狀況”(47.4,+7.2)、“盈利表現”(43.4,+6.3)及“投資意向”(49.5,+0.7),顯示香港中小企對本季的生意額的信心轉趨樂觀;經歷連續三季下跌的“環球經濟”亦于本季停止跌勢,于本季錄得反彈,重回2023年第三季的水平(40.3)。
本季綜合營商行業指數方面,在11大行業中,以“信息及通訊業”(57.7)的升幅最高,上升13.8點,另外,“地產業”亦錄得超過10點的升幅(+11.2),升至本季的52.3;兩個行業指數均重回50點中性水平線以上。相反,有三個行業錄得跌幅,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住宿及膳食服務業”(42.6,-4.5),而“金融及保險業”(51.7,-1.3)及“社會及個人服務業”(50.7,-1.3)則錄得輕微跌幅。
整體投資趨勢方面,92%受訪中小企表示會在本季維持或增加投資,與上季持平。最多中小企預期本季維持或增加投資的項目為“研究及開發項目”、“信息科技系統”、“在線/線下市場推廣”、“與電子商務或數碼科技相關的培訓”、“整體員工培訓”及“機器及設備”。其中,“研究及開發項目”及“機器及設備”于本季錄得明顯增長,反映中小企較大程度樂意利用科技升級轉型,例如透過智能生產線,以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
成本項目變化方面,預期本季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香港中小企百分比繼續上升,較上季進一步上升四個百分點至63%。相反,預期本季員工薪金上升的中小企較上季回落五個百分點至30%。另一方面,只有23%的中小企計劃提升貨品或服務價格,與上季相若,顯示大部分中小企繼續面對成本上漲的壓力,但未能轉嫁予消費者。
生產力局首席創新總監張梓昌博士指出:“展望第二季度,中小企的整體營商氣氛指數漸見明朗,較上季回升3.6至47.3。隨著香港旅游業進一步復蘇,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次超過1,100萬,新市場客源增幅更達2.7倍。內地即將迎來五一黃金周,預料為本地零售、餐飲及運輸業界帶來一定的支持。零售業的行業指數按季上升 4.4 至本季度的 43.2,重回2023年第四季水平。然而,業界卻同時面對內地訪港旅客旅游體驗的模式轉變及香港市民北上消費熱潮,造成香港消費動力不足,餐飲和零售等行業未出現預期的全面復蘇,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行業指數連續兩季下跌,累積跌幅達12.9點。近期訪港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已從購物轉變為深度游、體驗型,對本地消費的刺激與過往已不太相同。面對迅速的消費模式轉變和市場變化,或令部分本地中小企經營面對雙重夾擊。開拓客源吸引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一直是香港發展旅游的主要策略之一,加上個人游計劃城市現時已在內地51個城市推行,其旅客有潛力成為來香港過夜的高增值旅客,因此對于香港餐飲、旅游、零售、酒店等行業的發展仍有信心。”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先生表示:“第二季綜合營商指數高于上季度,顯示香港中小企年初時對營商前景的悲觀情緒有所改善。指數上升,主要受銷售及盈利前景改善所帶動,反映本地經濟活動回復動力。環球經濟分項指數強勁反彈,與中國經濟開局至今勢頭向好相符。就行業指數而言,受到政策的支持,信息及通訊業和地產業的行業指數錄得顯著升幅。然而,由于其他大部分行業指數仍低于50中性水平線,整體香港經濟已持續恢復樂觀仍言之尚早。特別是我們對訪港旅客和本地的消費需求前景仍然保持謹慎,其中零售業指數于三大行業指數中表現最差;而住宿及膳食服務業錄得最大季度跌幅。隨著推動復蘇的本地因素,于新冠疫后初期強勁反彈后進一步減弱,外圍因素將開始面臨彌補此缺口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