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19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將切實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構建更和諧、更穩定的香港,扶老助弱做得更到位,讓市民享受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特區政府將重整醫療體制,轉以預防為重,以及增強中醫藥角色。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的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他指出,現時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特區政府會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地區康健中心在新體制之下會作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
李家超說:“我們會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并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在社區內提供全面、持續、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他說,特區政府會在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亦計劃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
重整后的醫療體制主要措施包括:
* 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轉介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確診市民將獲安排家庭醫生及專職醫護團隊的治療服務,特區政府會資助約一半檢查和治療費用;
* 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擴大適用范圍至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亦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鼓勵長者更有效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 善用跨專業醫療人員服務,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免轉介直接服務病人;
* 檢討牙科服務,務求加強服務范疇和模式;及
* 增強中醫藥角色,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的名額由每年600000個增加至800000個,同 時加強地區康健中心的中醫藥服務。
李家超說,公營醫院服務作為醫療體制的骨干,服務亦會有所提升。他表示特區政府會在醫務衛生局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落實200000個新增中醫藥門診服務名額,并逐步擴展至更多醫院和病種,包括積極探討推展至癌癥治療,同時亦會深化香港與內地和大灣區中醫藥協作等。
他提出改善公營醫院病人體驗;縮短??崎T診輪候時間;強化醫院基建,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并推廣“醫健通”。他表示會成立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醫療中心,為需要跨專業支援的患者提供綜合服務。
為香港增添活力,特區政府將制定“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此外,特區政府亦會增設休閑設施及項目,包括在香港島建造“活力環島長廊”、積極研究發展大嶼山南部作生態旅游或康樂用途,以及舉辦周末市集,為市民的活動加添不同元素。
為建設關愛共融的香港,特區政府會設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并把全港18區劃分成不同社區,廣納地區組織和團體加入社區的“關愛隊”,推展關愛活動,凝聚各界建設社區。
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的城市,特區政府會采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包括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恒?;?、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并擴展服務范圍、擴大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同時,特區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恒?;⒃黾影怖显旱馁Y助服務名額。
為建設宜居香港,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爭取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并將加緊各項減碳行動,包括節約能源、推動綠色運輸和推動全民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