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10月10日與特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會面,并提交“香港專業界別女性對大灣區的期望”調查結果及意見。是次出席會面的本會代表包括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會長陳曼琪、副會長徐莉、凌友詩、簡慧敏及秘書長辛彭芷君。
“香港專業界別女性對大灣區的期望”問卷調查由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委托專業研究機構進行。自2022年1月18日至2月8日訪問屬于或即將進入7個專業界別的20歲或以上香港女性,希望了解其前往大灣區內地九市發展專業或居住的意向,包括工程界、法律界、社福界、建測規園界、教育界、會計界、醫衛界,探討相關考慮因素的受重視程度,以及對相關支持服務的意見。是次調查共收到246份響應。
調查顯示,有18.3%受訪專業界別女性表示“會”考慮前往大灣區內地9市發展自己的專業,表示“不會”的占58.1%,而表示“未決定”的占18.7%。表示“會”和“未決定”的具有統計的意義,她們占37%。不同背景專業界別女性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專業的意欲沒有顯著差異,但法律界和會計界專業女性意愿較高;而工程界、醫衛界意愿較低;教育界和社福界則對各種發展條件最為關注,對相關信息和培訓的需求也最大。50歲以上專業女性意愿較高,39歲以下女性意愿頗低。
問卷列出的關涉專業發展五個考慮因素,包括:專業發展的前景;薪酬福利與稅制;整體工作環境;內地法律對專業的規管與專業資格的銜接;內地的專業標準與專業知識,各專業界別女性皆相當重視。前四項重視程度在8分或以上。以“專業發展的前景”最受關注,評分最高(8.42分),其次是“薪酬福利與稅制”(8.27分)、“內地法律對專業的規管與專業資格的銜接”(8.02分)、“整體工作環境”(8.00分)、“內地的專業標準與專業知識”(7.78分)。
關于長遠會否考慮前往大灣區9市居住的問題,18.7%的專業界別女性“會”;表示 “未決定”的占23.6%;表示“不會”有55.3%。統計所得,前去居住的意愿比前去發展專業的意愿略高。而表示“會”及“未決定”前往居住的專業女性皆相當重視五個居住的考慮因素,“城市的環境”為8.48分、“社會福利保障”為8.11分、“如何聯系及照顧在港親人”為7.70分、 “家人能否適應”為7.60分、 “租金或樓價”較不受關注,只有7.18分。
當問及到大灣區發展專業或居住的信息是否足夠時,54%受訪專業界別女性表示“不足夠”;表示“足夠”的只占11.4%。43.1%希望其所屬專業的學會、公會、行業代表提供信息;41.9%表示希望其所屬專業的學會、公會、行業代表提供培訓課程。教育界和社福界的需求特別高。
聯誼會建議,香港的學會、公會、行業代表多為會員提供發展專業的信息,并與內地對口的專業學會溝通合作,建立人才互認的標準和渠道,并為會員舉辦專業知識培訓課程。教育界和社福界的專業聯會及行業代表需特別留意業內對此的需求。專業業界也冀望能融入內地專業組織。如果內地的專業、行業機構可考慮接納香港的專業人士加入為特邀會員,將大有助于鼓勵香港專業人士參與內地專業組織安排的活動和培訓。
聯誼會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提倡“香港在大灣區”的概念,大灣區雙向流動和共享共榮的開闊胸襟。香港也是大灣區的一部分,香港居民在香港為大灣區服務也是一種融合,并非一定要移居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內地的人才、物資、金錢、信息向香港流動,使用香港的服務,到香港落地,亦能鞏固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和內地專業女性人才雙向流動和廣闊視野的培養,更能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