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3月31日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
2022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52億元,較2021年同月下跌14.6%。2022年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21年同月上升4.0%。與2021年同期比較,2022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4.9%。
在2022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占10.8%。該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7億元,較2021年同月上升50.0%。2022年1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21年同月上升30.7%。與2021年同期比較,2022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上升39.1%。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后,2022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2021年同月下跌17.6%。2022年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較2021年同月上升1.5%。與2021年同期比較,2022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7.6%。
在闡釋這些數字時,必須注意零售業于每年首兩個月的銷貨額一般會受農歷新年時間的影響而較為波動,在該節日前本地市場錄得的消費開支通常處于季節性高位。由于今年農歷新年在2月初,但上年則在2月中,因此在作出同比比較時,把1月及2月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合并分析會較為合適。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2022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銷貨額與2021年同期比較,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下跌2.5%。其次為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下跌11.4%);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下跌13.1%);百貨公司貨品(下跌8.9%);服裝(下跌14.3%);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23.1%);家具及固定裝置(下跌13.7%);鞋類、有關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21.5%);中藥(下跌2.7%);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13.2%);以及眼鏡店(下跌15.6%)。
另一方面,2022年首兩個月與2021年同期比較,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上升8.2%。其次為其他未分類消費品(銷貨價值上升5.7%);藥物及化妝品(上升5.0%);以及燃料(上升0.6%)。
截至2022年2月底的三個月,與先前三個月比較,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9.4%,而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則下跌10.3%。
上述零售業銷貨額統計數字量度本地零售業機構單位銷售貨品的收益,主要是用來評估本地零售業短期的業務表現。零售業銷貨額數據是經由 “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從本地零售業機構單位搜集。該統計調查涵蓋不論是否設有實體店的本地零售業機構單位,而其透過傳統店鋪及網上渠道的銷貨額均包含在零售業銷貨額統計數字內。該統計調查自2020年1月開始搜集零售業網上銷售數據。相關結果首次于2021年1月期號的《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零售業銷貨額統計數字包括消費者在貨品方面的開支,但不包括占消費者整體開支超過50%的服務開支(例如房屋、餐飲、醫療及保健服務、交通及通訊、金融服務、教育及娛樂方面的開支)。此外,數據包括訪港旅客在香港購買貨品方面的開支,但不包括香港居民在境外的開支。因此,數據不應視為量度消費者整體開支的指標。
對消費者整體開支趨勢有興趣的人士,應參考作為按季發表的本地生產總值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的私人消費開支的數列。根據廣泛資料來源編制的私人消費開支統計數字,涵蓋了香港居民不論在本地或境外在貨品(包括從所有途徑購買的貨品)和服務兩方面的消費開支。有關詳情請參閱特區政府統計處出版的《本地生產總值(季刊)》。
評論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由于本地疫情急劇惡化及防疫措施因而進一步收緊,令市面人流驟減及消費氣氛轉弱,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2月同比大幅下跌。將2022年首兩個月的數據合計以消除農歷新年在不同時候出現可能造成的影響,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繼2021年連續四個季度錄得同比升幅后,轉為同比下跌4.9%。
展望未來,發言人指出雖然近期本地疫情有緩和跡象,但零售業在短期內仍將繼續面對顯著壓力。特區政府已推出多項紓困措施,旨在保住經濟元氣,并為日后疫情減退后經濟能迅速復蘇鋪路。即將在四月發放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券亦應會對零售業提供一定支持。盡管如此,社會各界仍必須與特區齊心合力盡快令本地疫情受控,為零售業務及其他受嚴重打擊的經濟活動創造復蘇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