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于3月10日表示,六個社區隔離設施本月投入服務,提供二萬張病床。其中,青衣和新田項目已交付運作,粉嶺馬適路、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洪水橋的設施未來數天可用,元朗潭尾項目本月下旬啟用。
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社區隔離設施有五個來源,包括公共康樂設施、重新在土地上新建的社區設施、未入伙的新建公屋、由特區政府付費征用或租用酒店,以及借用兩個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
她指,第五波疫情爆發前,只有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和竹篙灣檢疫中心用作隔離,合共提供約3,700個單位,而上述項目全部落成后則有超過七萬個單位或床位,容量大增。
她說,特區政府目前已物色共九幅土地,八幅分布不同地點,建設模式相當接近,余下在落馬洲河套區的一幅同時建有應急醫院,因為接近深圳,要增加能力和速度,會由內地直接派承建商協助興建。
特區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落馬洲河套區除外,其余八個援建項目由中國建筑國際集團負責,占地共78.6公頃,完成后提供約四萬張隔離或治療床位。
青衣和新田項目已于本月先后分別投入服務。未來幾天,位于粉嶺馬適路、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洪水橋三個地方的設施會陸續投入服務,元朗潭尾的設施在本月下旬也會投入服務。3月合計,逾兩萬張床位投入服務。
至于竹篙灣和啟德前跑道區兩個較大型項目,可望于5月分批投入服務,額外提供約兩萬張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