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覽
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下,所有原產于香港的產品均可零關稅輸入內地。香港制造的香港品牌手表,已獲免除CEPA原產地規則中30%附加價值比重的規定,輸入內地時可享零關稅待遇。
根據最近期的統計數字,2019年,以價值計算,香港是全球最大的完整手表進口地、第二大的完整手表出口地,以及第四大的完整時鐘出口地。
2021年首9個月,香港的鐘表總出口上升36%。中國內地及美國是最大市場,合計占總出口逾三分之一。
業界特色 [1]
制造 | 進出口 | |
機構單位數目 | 50 (2020年) | 2,220 (2020年) |
就業人數 | 400 (2020) | 9,760 (2020年)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 |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鐘表出口地,最大出口項目是以電池驅動的腕表,占2021年1至9月總出口38%。本港出口的腕表種類繁多,由指針表到跳字表、金屬表到塑料表、時尚表到經典表、實用表到首飾表,還有運動表及其他表類,不勝枚舉。此外,香港出口多種鐘表零部件,例如已經組合的鐘表機芯、鐘表殼、表帶、鐘表面,以及表殼和表帶的零件。2021年首9個月,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內地(占總出口22%)、美國(15%)及瑞士(11%)。
香港鐘表制造業有多個輔助及支援產業作為后盾。本地的手表裝配商可以找到各類高質量的表殼、表面、表帶、指針、鈕型電池、表冠、電子零件及其他配件。不過,鐘表機芯及其他核心部件如石英、水晶及集成電路,則非常依賴進口。2021年首9個月,鐘表零部件的主要進口來源地包括中國內地(43%)、日本(37%)及瑞士(10%)。
目前,香港鐘表公司正從原件制造(OEM)及原創設計(ODM)轉型至原創品牌(OBM)業務。不過,這些知名度較低的新晉品牌在訂貨量方面一般較少,很難進行自動化生產,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因此,香港的完整鐘表制造活動很多仍然是勞力密集模式。
大部分OEM及ODM生產商已把勞力密集工序遷往內地,以減低成本,不過有些OBM生產商仍然保留香港基地以制造高價值自有品牌產品。為達到設計和生產方面的國際標準,生產商大多采用電腦輔助設計(CAD)和電腦數控(CNC)技術。隨著內地生產成本上升,生產方法更須升級改進。同時,由于買家日益注重產品質量,許多手表生產商已獲取ISO 9000認證,以加強其品質管理系統。
香港表廠商會有限公司為加強保護知識產權,遂設立「鐘表設計版權儲存中心」,讓會員存放商品創作,并為商品版權提供第三方認證服務。此外,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成立,并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表廠商會有限公司共同管理的香港鐘表科技中心,致力將有關科技轉移至本港制造商,并提供獨立檢測服務,確保產品質量,特別是市場上未有提供的檢測服務。
為推廣香港制造的中高檔手表,香港貿發局一直與香港表廠商會及香港鐘表業總會合辦香港鐘表設計比賽。另一業內重要獎項是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PVCHK)舉辦的智慧學習型企業獎。
香港鐘表出口表現 [2]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1至9月 | ||||
億港元 | 增減 % | 億港元 | 增減 % | 億港元 | 增減 % | |
本產出口 | 3.68 | -38 | 0.87 | -76 | 0.82 | +46 |
轉口 | 638.56 | -3 | 462.99 | -27 | 43.351 | +36 |
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產品 | 351.11 | -4 | 241.39 | -31 | 20.663 | +20 |
總出口 | 642.23 | -3 | 463.86 | -28 | 43.434 | +36 |
按主要市場劃分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1至9月 | |||
比重 % | 增減 % | 比重 % | 增減 % | 比重 % | 增減 % | |
中國內地 | 18.0 | -3 | 22.4 | -10 | 21.6 | +40 |
美國 | 13.8 | -6 | 13.8 | -28 | 14.5 | +47 |
瑞士 | 13.4 | -9 | 11.2 | -39 | 11.3 | +29 |
東盟 | 9.2 | +6 | 11.1 | -13 | 9.3 | +13 |
菲律賓 | 1.8 | +46 | 3.6 | +45 | 3.6 | +46 |
泰國 | 2.1 | +5 | 2.6 | -11 | 2.1 | -3 |
歐盟(27國) | 10.9 | -9 | 10.7 | -29 | 10.3 | +30 |
德國 | 4.0 | -9 | 3.6 | -33 | 3.5 | +35 |
日本 | 9.1 | +5 | 10.5 | -17 | 21.6 | +40 |
澳門 | 9.1 | -1 | 6.6 | -48 | 14.5 | +47 |
按類別劃分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1至9月 | |||
比重 % | 增減 % | 比重 % | 增減 % | 比重 % | 增減 % | |
完整手表 | 69.0 | * | 73.2 | -23 | 74.7 | +43 |
零部件 | 23.1 | -9 | 19.8 | -38 | 18.7 | +19 |
表帶及零件 | 6.3 | -7 | 5.3 | -39 | 5.1 | +22 |
完整時鐘 | 1.1 | -1 | 1.1 | -32 | 1.0 | +24 |
其他時計裝置 | * | -27 | 0.6 | -8 | 0.5 | -7 |
* 甚少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貿易統計》
銷售渠道
香港以OEM形式生產的鐘表,主要銷售予美國、歐盟和日本的進口商及分銷商。少數生產商直接與連鎖店及時裝品牌訂立OEM安排,為他們生產款式獨特的產品,以配合其品牌形象。
至于香港公司擁有設計的ODM產品,其銷售渠道大致相同,但一般較受小型分銷商歡迎,原因是后者受財力所限,不能在設計及生產設備上作很大投資。若干低價產品會直接售予大公司用作宣傳贈品。市場方面,出口到中國內地、東南亞國家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產品通常是以ODM的模式生產。
現在也有一些香港公司銷售自有品牌手表,如EONIQ、INFANTRY、Maven、萬希泉、NSQUARE、天王以及爵士馬。一些香港公司更收購了瑞士品牌或瑞士手表公司,借此拓展行銷網絡,或獲取更佳技術和設計。此外,一些香港公司與內地百貨公司及購物商場訂立合作安排,借此在內地主要城市開展業務,推廣旗下的自有品牌產品。
2013年4月,香港表廠商會與重慶市政府簽訂了《香港鐘表品牌發展及推廣戰略性協議》。此后,重慶市政府一直協助香港鐘表公司于該市建立研發和銷售基地,重點項目之一是2014年設立的中國西部(重慶)鐘表計時及精密加工產業園。香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是該產業園的早期投資者之一,于2015年推出旗下首款內地制造的機械手表機芯。
雖然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大部分國際商貿展覽都要取消或延遲,但品牌擁有人和貿易商仍透過網上展覽和平臺,與海外買家保持聯系。以下是一些熱門的展覽和網上平臺。
國家/地區 | 主要展覽 / 網上平臺 |
香港 | 香港貿發局香港鐘表展(2022年9月) 香港貿發局國際采購匯|網上展(2021年3至7月) |
中國內地 | 中國(深圳)國際鐘表展覽會(2019年6月) |
美國 | 美國拉斯維加斯JCK珠寶展(JCK Las Vegas,2022年6月) 美國Windup手表展(Virtual Windup Watch Fair , 2021年10月,紐約) |
瑞士 | 鐘表與奇跡 (2022年4月,日內瓦) 巴塞爾鐘表展(Basel World,2022年4月,巴塞爾) 日內瓦鐘表大賞(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 Genève,2021年10月) |
迪拜 | LVMH腕表周(LVMH Watch Week,2021年1月,網上展覽) |
業界趨勢
香港鐘表企業積極邁向高檔市場發展,銳意進行研發,在本地生產自行設計的機械機芯,甚至大量生產精密時計。很多企業在裝配鐘表前,會先把自行制造或從經銷商采購的產品送交獨立測試實驗室進行檢測,以確保質量符合標準,例如根據ISO 3159標準測量機械機芯;根據ISO 22810或6425標準進行防水測試;或是就位置、線性尺寸及直徑進行二維測量等。
此外,很多生產商藉設計專利來保障本身的知識產權。技術方面,香港公司使用CAD改善完整鐘表、鐘表面、表殼以及相關部件的設計質量,減省時間及成本。香港公司也會借助3D電腦輔助工業設計(CAID)及快速原型制造技術,提高設計能力。有些港商則投資研發機芯,以減少依賴進口及克服標準機芯限制產品設計的問題。
香港鐘表生產商也增加了對現代生產技術的投資,改良壓鑄、制模、塑料生產、金屬沖壓、鐘表面處理及電鍍等技術,以改善產品質量及提升生產力。例如,金屬注射成型技術(MIM)特別適用于生產形狀復雜的不銹鋼殼、帶及扣,令生產商得以制造設計更為精細的鐘表。
隨著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互聯網已經成為鐘表業者不可或缺的產品推廣及銷售渠道。越來越多品牌擁有人、零售商及經銷商設立電子商務網站,以及于阿里巴巴(Alibaba)、天貓(Tmall)、京東(JD.com)等大型網購平臺開設網店。對于在網上售賣產品的奢侈品牌而言,優質配送服務及線下售后服務已迅速成為行業常態。
消費者對客制化(customisation)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許多品牌在發展業務方面也順應這個趨勢。其中一種做法是通過工作坊或網上應用程式,讓顧客可自己動手(DIY)創作個人化的設計。顧客可以通過這些親自動手的體驗,更深入瞭解制表工藝,而品牌和零售商則可借此培養忠實顧客。
另一個趨勢是人們比以往更多考慮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因素。現在不少顧客,尤其是年輕一代,十分重視環境和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關注原材料的來源、制造鐘表的地點和生產過程。為此,一些手表品牌已采用回收或可持續物料來取代動物衍生品。為了提升品牌形象,星辰(Citizen)和萬國(IWC Schaffhausen)等制表商已經開始按照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等國際標準來撰寫ESG 報告。
CEPA規定
自CEPA第三階段于2006年1月實施后,所有原產于香港的產品均可免關稅輸入內地。根據既定程序,尚未訂立CEPA原產地規則的產品,經香港制造商提出申請,并符合CEPA原產地規則,將可享有零關稅待遇。CEPA的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可按此查閱。
自2019年1月1日起,出口商計算貨物在香港的附加價值時,除了可以選用原來的累加法外,也可選用新增的扣減法。詳情可按此查閱。
影響鐘表出口的一般貿易措施
美國海關規定,手表必須標明原產地,機芯的原產地名稱須清晰可見地標示在表面或表背。此外,除非表帶是在手表的生產國內安裝,否則表帶必須標明其制造國名稱。
2020年8月11日,美國海關發出一般通知,正式規定于2020年11月10日或之后進出美國倉庫的各類香港原產商品,一律須把原產地標示為「中國」。不過,香港原產商品可按美國海關要求繼續報稱「香港」為原產地,而301條款關稅將不適用于該等商品。
鐘表業出口商因中美貿易摩擦而面對新的貿易壁壘。部分內地鐘表被納入美國301條款的第三份加征關稅清單,自2019年5月10日起須繳付25%的額外關稅,而第4A份清單的鐘表則自2020年2月14日起須繳付7.5%的額外關稅。進一步詳情可按此查閱。
歐盟的《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禁止于腕表、腕表殼或腕表帶使用鎘、鎳、鉛及相關化合物,以及多環芳香烴。另一項指令禁止銷售含有被禁偶氮染料的紡織品,包括紡織表帶。歐盟一些環保指令也對鐘表構成影響,包括含汞電池及蓄電池的限制,以及由2005年8月起實施的《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WEEE)和2006年7月生效的《限制有害物質指令》(RoHS)。
2020年5月1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第2020/659號實施決議,為評估物料、部件及電器電子產品所需要的技術文件訂立統一標準。據此,現行統一標準EN 50581:2012將于2021年11月18日起由新統一標準EN IEC 63000:2018取代。
2013年6月21日,瑞士國會通過「瑞士法案」,修訂《瑞士聯邦商標保護及來源標示法》。腕表如欲標示為「瑞士制造」,須有60%最低瑞士值(Swiss value),詳情可按此查閱。自2017年1月1日起,除了包含瑞士機芯、于瑞士組裝表殼及進行最終檢測外,研發及認證費用也已納入瑞士值的計算范疇內。
產品趨勢
運動手表:隨著健身和體育活動越來越受歡迎,一些具備超輕、超薄、佩戴舒適、100至500米防水、防刮、防反光物料及高清晰度等特點的運動手表現時大有市場。較高檔的產品方面,一些動力儲能長達80小時的自動機芯型號,可滿足活躍好動人士的需要。
智能手表:智能裝置及數碼潮流產品大行其道,智能手表也日益普及,持續帶動業界增長。在疫情期間,手表業者致力為智能手表研發各種獨特功能,例如身體動作及生命體征監測、全球定位系統、測溫及天氣預報等。公眾比以往更注重健康,數碼化的健身和體育活動越來越受歡迎。這些變化為勇于創新的鐘表制造商提供大量機遇。
時尚手表:特大表面設計獲年輕一輩垂青,而顏色鮮艷的款式,如粉紅及白色手表則很受女性消費者歡迎。此外,首飾、手鏈及手鐲型手表則適合于出席隆重場合時佩戴。男裝手表方面,配備計時功能及有表圈的設計十分流行。
計時手表:鏤空表可展示計時機芯構造,在美國和日本市場越來越受歡迎。Y世代及Z世代消費者重視個人風格,且熱愛傳統工藝,因此也十分喜愛這類手表。
可持續手表:為了滿足環保消費者日益增加的需求,木表(Wood Watch Hong Kong)等香港品牌以回收或可持續物料、純素皮革或太陽能供電的機芯制作手表。
二手手表:隨著提供轉售、改裝或升級改造服務的數碼渠道和平臺涌現,二手市場在過去數年持續增長。
表圈物料:陶瓷、鈦、合金、碳纖維、鎂、鈀及強化鋼抗刮耐磨,是制作表圈的熱門物料,隨后為青銅。
跨界合作系列:鐘表品牌繼續與其他行業聯手,或與名人和流行偶像合作。歐米茄(Omega)多年來一直贊助占士邦(James Bond)電影系列,愛彼(Audemars Piguet)則與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合作推出聯名表,都是典型例子。
[1] 業界數據僅涵蓋在香港進行的生產活動。
[2] 由于一般貿易數字并未包括離岸貿易,因此這些數字不一定全面反映香港公司處理的出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