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已發展成為區內首要的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是一個自由港,位處亞洲中心位置,對外航空聯系十分完善,參展商及買家進入香港均非常方便,因而成為舉辦國際會議和展覽的理想地點。
在香港,舉辦會議及展覽的主要場地包括位于重要商業區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毗鄰機場的亞洲國際博覽館,以及位于九龍灣的國際展貿中心。
2020年,香港獲Smart Travel Asia Awards評選為亞洲“最佳會議城市”,并獲中國旅游業界獎評選為“年度期待境外會獎旅游目的地(短途)”。
內地與香港特區政府于2015年12月簽署《服務貿易協議》,訂明內地自2016年6月起對香港服務提供商及專業人員實施的開放措施。
香港有超過50個大小不同的會展場地,其中包括位于主要商業區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毗鄰香港國際機場的亞洲國際博覽館,以及位于九龍灣的國際展貿中心。香港目前可提供的總展覽面積已超過150,000平方米。2019年,香港共舉辦了超過100項展覽,吸引超過160萬名會議、展覽及獎勵旅游(MICE)的海外過夜旅客來港參加。香港貿發局每年在香港主辦30多項大型展覽會,其中11項是相關行業在亞洲最大的采購平臺,而電子、珠寶、禮品、鐘表及燈飾5項展覽會,規模更是全球最大。這些展覽會吸引約39,000名參展商及超過750,000名買家來港參加。
香港是全球公認最佳的會議、展覽及獎勵旅游以及商務旅游城市之一。2020年,香港獲Smart Travel Asia Awards評選為亞洲“最佳會議城市”,并獲中國旅游業界獎評選為“年度期待境外會獎旅游目的地(短途)”。
在展覽旺季,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亞洲國際博覽館常要面對展覽面積供應緊絀的問題。一項由特區政府委托顧問進行的研究估計,到2028年,香港在展覽旺季的會議及展覽面積不足之數約達132,000平方米。根據2021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把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以及擴建亞洲國際博覽館,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會展樞紐的地位。
2008年,香港旅游發展局成立香港會議及展覽拓展部(MEHK),為選擇在香港舉辦會議及展覽活動的機構提供一站式的專業支持服務,包括宣傳、旅客推廣、協調場地考察安排、協助邀請本地名人擔任主禮嘉賓以及與特區政府部門聯絡等。在CEI Asia雜志的2018年讀者之選中,香港旅游發展局榮獲“亞太區最佳發展局”獎項,證明該局香港會議及展覽拓展部的優質服務獲得認同。
為解決旺季期間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面積短缺的問題,自2009年起,業界開始以“一展兩館”的方式,同時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展覽,并提供免費穿梭巴士服務。例如,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9月)自2009年起采用“一展兩館”方式,效果理想,參展商及買家人數在隨后數年增長強勁。
會展業涉及多類服務公司,包括活動主辦機構、展臺搭建公司、保險公司、貨運代理、旅行社和酒店等。活動主辦機構主要負責將上述服務集中起來,因此是業內最重要的服務提供商。
展覽會大致分為商貿展覽會和消費展覽會兩類,前者以特定行業買家為對象,旨在促進商貿交易;后者則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大部分以本地市場為目標。香港是備受重視的地區貿易樞紐,眾多海外參展商及買家都蜂擁而至,踴躍參加本地舉行的展覽會,把握機會與國際業者見面洽商。
部分展覽公司也提供一站式服務,即除展覽會外,還舉辦會議、研討會或其他配合活動。這些配合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參加者提供平臺,交流業內最新發展和市場信息。
目前香港有超過100家展覽服務供貨商,提供專門或綜合展覽服務。一些大型國際商業活動的主辦機構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統籌在香港及中國內地舉辦的活動。一般來說,大型國際業者多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而規模較小的公司則專門在不同地點舉辦同類活動。
除在香港舉辦活動外,香港的會議及展覽主辦機構也安排本地參展商前往外地展出,不單以中國內地作為首選地,也積極發掘其他具潛力的地區舉行展覽活動,包括發達市場以及中東和東歐等新興市場。
訪港旅客人數穩步上升,香港酒店房間供應也同步增長。截至2021年底,香港共有318家酒店,提供88,495間不同級數房間;在2020年,香港有311家酒店,提供86,700間房間,換言之,香港酒店和房間數目均同比增加約2%。到2022年,酒店房間的數目預計將增至約90,000間。
根據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委托進行的“香港展覽業對香港經濟的整體貢獻研究”最新數字顯示,2016年,展覽業為香港經濟帶來約529億港元(68億美元) 收入,相等于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1%。
據估計,2016年的展覽業活動為多個相關行業提供相等于77,000個全職職位。展覽會帶來的開支及就業機會,除了令展覽場地營運商、展覽主辦機構及展臺承包商獲益外,也惠及廣告、酒店、零售及餐飲業。
根據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的2018年香港展覽業調查,香港展覽業的表現穩定,“商貿”和“商貿及消費”展覽數目與上年相若,參展商和訪客數目輕微減少。2018年,共有超過69,000家參展商在香港參展,下跌3.9%。展覽訪客人數也微跌1.7%,共有230萬。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
香港與內地每年簽署CEPA補充協議,累計已有10份,目的是持續擴大市場開放措施,進一步便利香港服務提供商。2014年,雙方在CEPA框架下簽署一份子協議,即《關于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廣東協議》),率先在廣東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2015年12月,雙方再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把2014年《廣東協議》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地域范圍擴展至內地全境。有別于補充協議以正面列表列出開放措施的做法,這兩項最新的CEPA協議采用正面和負面列表的混合模式,為香港業者提供優惠準入。
《服務貿易協議》涵蓋及歸納CEPA及其補充協議,以及《廣東協議》有關服務貿易開放的承諾,于2016年6月實施。在負面清單下,內地對香港服務提供商沒有保留限制。正面清單方面,香港服務提供商可以獨資形式在內地提供會議及展覽服務。香港服務提供商也可在內地設立獨資、合資或合作企業,經營到香港、澳門的展覽業務。
此外,根據最新《修訂協議》,從2020年6月1日起,關于香港服務提供商可在內地舉辦展覽的地域,取消以跨境交付方式舉辦展覽的地域限制,將措施從試點省市擴展至內地全境實施。再者,允許香港服務提供商雇用的合同服務提供商以自然人流動的方式在內地提供本部門或分部門項下的服務。這項措施在《補充協議十》曾涉及。有關會議及展覽業優惠準入的詳細資料可參閱此網站。
截至2021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已向會議及展覽業界簽發25份《香港服務提供商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