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商會(總商會)最近進行的“商業前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受訪企業預期2022年營業額將較今年增加,反映香港的營商氣氛持續改善。
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營商信心改善可歸因于香港有效控制疫情,以及企業對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持樂觀態度。
然而,他提醒企業不宜過分樂觀:“不能忽略的是,去年的比較基數較低。有32%受訪企業預期2022年的營業額將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而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出現亦加添隱憂,企業要回復常態,仍有漫漫長路” 。
跨境往來受阻依然是企業面對的最大挑戰,而企業受影響的程度較本會今年7月進行調查時加劇。此外,人才流失亦超越社交距離措施,成為企業面對的第二大挑戰,尤其是大型企業受影響較大。
“疫情持續影響大大小小的企業,當中融資能力較弱的中小企首當其沖。因此,政府應繼續向企業施以援手,避免過早或貿然煞停支持措施,以免脆弱的復蘇勢頭受挫。”梁兆基補充。
有35%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增聘人手,較去年的21%為多。不過,企業投資意欲維持審慎,只有17%受訪公司計劃在香港增加資本投資,去年的比率則為14%。
梁兆基說:“生產力是驅動經濟增長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投資不足將對生產力造成深遠的影響。企業的投資意欲一旦減退,勢必會對香港經濟產生連鎖效應” 。
相比之下,大灣區(不包括香港)依然是企業的投資熱點。在區內設有業務的受訪企業中,42%表示將于未來12個月增加當地投資,而計劃在內地其他地區增加投資的相關比率則為三成,可見大灣區在招商引資方面具備相當優勢。
企業普遍對北部都會區計劃持正面態度,大多數(63%)受訪公司表示該發展計劃可能(44%)或很有可能(19%)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不過,部分企業對計劃如何落實執行存有疑慮,其中首要的關注為“工程延誤及超支”,次要為“未能達到預期效益”,再其次則為 “成本過高”,顯示一些受訪企業對方案有所保留。
梁兆基總結道:“發展北部都會區意義重大,能進一步促進香港經濟發展。不過,特區政府應在項目協調、透明度及成本效益方面加以提升,確保項目切實可行”。
總商會亦發表2022年經濟預測,預料明年經濟實質增長2.8%,整體通脹率為2.2%。
梁兆基表示:“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基數效應消退,預計來年增長會放緩。因此,恢復跨境活動是維持經濟增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