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2月5日于網志表示,早前公布“大嶼山保育基金”首輪申請結果,18個項目獲得資助,基金將于本月下旬開始接受新一輪申請。
黃偉綸表示,大嶼山坐擁豐富天然及文化資源。特區政府一直以“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推動大嶼山可持續發展。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公布設立10億元 “大嶼山保育基金”,推動和支持大嶼山保育工作。
他介紹,10億元“大嶼山保育基金”由兩部分組成,其中5億元供特區政府推行各項小型地區改善工程,以支持保育措施并改善大嶼山的環境;另外5億元則供合資格的機構及專上院校申請,以進行研究或與地區人士合作推展保育及相關項目。
黃偉綸指,在18個獲批項目,其中一個是“重塑水口:以建筑修復、文化保育和村民合作社開拓大嶼南可持續鄉村活化”。項目負責人中大建筑學院教授鐘宏亮指,計劃共有3部分,分別為修復歷史建筑、文化保育及建立由村民主導的合作社。
項目負責人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鐘宏亮教授介紹說,計劃修復的舊建筑,其中一間為 “金字頂”石屋,是三級歷史建筑,修復后會讓村民用作生活文化館;而另一間面積非常細小、稱為“禾寮”的構筑物,是以前村民耕作時用來儲存農具和稻草的地方,“禾寮”修復后會變成農耕合作社,可用作介紹水口的故事、復耕概念等,并作為其中一個景點,見證水口昔日農業活動概況。
黃偉綸期望,獲批項目逐步落實后,能進一步提升大嶼山的環境實力、促進保存大嶼山的文化和鄉郊特色,推動大嶼山可持續發展。基金將于本月下旬開始接受新一輪申請,有興趣了解基金概要、申請程序及指引的機構或團體,歡迎到訪基金的網頁,網址:lcf.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