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國土面積為35737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389公里。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西接法國、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南毗奧地利、瑞士,東鄰波蘭、捷克,北接丹麥。德國地形多樣,整地勢南高北低,分為五個區域:南部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和阿爾卑斯前沿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北德低地。萊茵河、多瑙河和易北河等流經德國境內。[1]
截至2020年4月,德國總人口數約為8315萬人,其中男性約占49%,女性約占51%,是歐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德國人口增長率為-2.478%,人口密度為240人/平方公里,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德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88%,主要分布在柏林、漢堡、慕尼黑、不萊梅、斯圖加特、科隆、杜塞爾多夫、法蘭克福等城市,其中1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80余個。德國有1062萬外籍人員,占總人口的12.8%,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約148萬。旅德華僑約13萬人,主要分布在柏林、法蘭克福、漢堡等大城市。[2]
德國首都柏林位于德國東北部,四周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柏林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哈維爾河和施普雷河流經該市。截至2020年4月,柏林總人口數約為364.4萬人。柏林位于東1時區,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夏令時(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日至10月最后一個星期日)期間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和西柏林;1990年兩德統一,柏林重新成為全德國首都。
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包括16個州,13175個市鎮。16個州分別為:巴伐利亞州、巴登—符騰堡州、柏林市、不來梅市、勃蘭登堡州、漢堡市、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黑森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薩克森州、薩爾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3]
德國位于北緯47-55度之間,屬于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相互交替,北部是海洋性氣候較為明顯,相對于南部更暖和。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冬季最低平均氣溫-6℃,盛夏最高平均氣溫20℃。降水分布在一年四季,山地降雨量較多,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4]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聯邦制國家,實行議會制民主共和制下的總理負責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并互相制衡。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德語縮寫為GG),又稱《波恩憲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確定了民主制、共和制、聯邦制、法治國家和社會福利制度等五項基本制度?!痘痉ā吩?/span>1956年、1968年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了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于全德國。
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是德國最高的立法機構與和權力機關。
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5年,經再次選舉僅可連任一次,對內和對外均代表德國,但不享有實際行政權?,F任聯邦總統為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而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由聯邦議院選舉產生,每屆任期4年,是國家行政機構的最高領導人,與聯邦各部部長組成聯邦政府。現任聯邦總理為安格拉·默克爾,于2005年11月22日正式出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是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并于2009年、2013年、2018年連續三次成功連任。[5]
2018年3月14日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本屆聯邦政府,時任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爾連任總理。政府其他主要成員包括: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社民黨)、外交部長馬斯(社民黨)、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基民盟)、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基民盟)、司法部長拉姆布萊希特(社民黨)、內政部長澤霍夫(基社盟)、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長穆勒(基社盟)等。
德國實行多黨制,主要包括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德國選擇黨、德國社會民主黨、自由民主黨、左翼黨、聯盟90/綠黨、共產黨、德國海盜黨。
1.3 司法體系
德國司法部門獨立運作,有6類法院:憲法法院、普通法院、財政法院、行政法院、社會福利法院和勞工法院,此外還設有紀律法院。
聯邦憲法法院是德國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并監督《基本法》的執行,負責審查違憲案件并對是否違憲作出裁定。其訴訟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聯邦憲法法院的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8人,再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其中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F任院長安德烈亞斯·福斯庫勒,2010年3月就任。此外,14個聯邦州設有州憲法法院,與聯邦憲法法院各自獨立。其他5類法院系統按照案件類型劃分了各自管轄范圍,并分為地方、州和聯邦等不同層級,5類聯邦級別的法院之間還有“聯邦法院聯席會議”以協調相互之間的工作。
聯邦和州法院相應設有檢察院,其任務主要是刑事案件的偵查以及提起公訴。檢察院受聯邦或州政府司法部的領導,在行使職權時相對獨立。2015年10月,現任聯邦總檢察長彼得·弗蘭克就任。[7]
德國是除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以外,最具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國家,其經濟和科技實力在歐洲居首位,在歐元區中擁有很強的話語權。歐盟和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是德國外交政策的兩大支柱。德國一直致力于推進歐盟一體化進程和結構性改革,支持“多速歐洲”。對于國際關系,德國致力于保持與美國的緊密盟友關系,支持北約改革和轉型;此外,積極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并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國際問題上發揮作用。
中國與德國(西德)于1972年10月11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993年明確以中國為重點的亞洲戰略,兩國關系全面恢復。自默克爾任總理以來,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雙方于2010年7月發表《中德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并建立政府磋商機制。2014年兩國決定將雙邊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
德國重視維系和發展與美國的盟友關系,2013年起力推歐美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定(TTIP)談判,希望加快實現歐美兩大經濟體間的自由貿易。特朗普上臺后,TTIP談判暫時擱淺,雙方在貿易、貨幣、歐洲政策、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方面的分歧擴大,但美國作為德國在歐盟外最重要盟友的地位仍無可撼動。2018年,德新政府組成后積極謀求鞏固跨大西洋伙伴關系。1978年起,德美簽署了引渡條約。
德國重視與法國的合作,均衡發展歐盟內的大國關系。德法關系是德國歐盟政策的核心和對外政策的基石之一。
德國重視發揮英國在跨大西洋關系中的作用,視其為維護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抗衡法、意等南歐國家的重要盟友。英國脫歐后,德英關系必然發生改變,但兩國仍將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
德國認為在地緣政治中,德俄及歐俄關系具有戰略意義。德國重視俄羅斯在解決全球與地區沖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以及在歐洲政治、安全事務中的作用,烏克蘭危機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多輪制裁,俄羅斯實施反制措施。俄羅斯與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關系呈現惡化趨勢。[8]
[1] 中國外交部.德國國家概況[EB/OL].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9086/1206x0_679088/
[2] 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地區)指南:德國.2019年
[3] 路透社.Germany[EB/OL].https://www.reuters.com/places/germany
[4] Britannica.Climate[EB/OL].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Germany/Climate
[5] Britannica.Angela-Merkel[EB/OL].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ngela-Merkel
[6] 維基百科.德國政黨[EB/OL].https://simple.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olitical_parties_in_Ge
[7] How to germany.German Law and the German Legal System[EB/OL]. https://www.howtogermany.com/pages/legal.html
[8] 中國外交部.中國同德國的關系[EB/OL].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9086/sbgx_679090/
[9]Expatrio.German Culture[EB/OL]. https://www.expatrio.com/living-germany/german-culture
[10] 中德科技學院.德國宗教和傳統習俗[EB/OL].https://cdtf.qust.edu.cn/info/1057/2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