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經濟總量位居歐洲首位。德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農業只占1/100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影響,德國經濟將遭受重創,預計萎縮7.2%至20.6%,到2021年底才會觸底反彈。[1]
表1-6 德國2016-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相關數據
年份 | GDP(億歐元) | GDP增長率(%) | 人均GDP(歐元) |
2016年 | 31341 | 2.2 | 38059 |
2017年 | 39259 | 2.5 | 39259 |
2018年 | 33444 | 1.5 | 40339 |
2019年 | 34360 | 0.6 | 41345 |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表1-7 2019年德國產業結構數據
農業 | 工業 | 服務業 | |
各部門占總就業的百分比(%) | 1.3 | 26.9 | 71.9 |
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 | 0.8 | 27.6 | 61.9 |
增加值的年變化率(%) | -1.2 | 2.6 | 2.2 |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
德國是工業化程度最高的歐洲國家,工業活動主要集中在巴登-符騰堡州和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德國的工業具有以下特點:①重工業較發達,汽車和機械制造、電氣以及化工等為支柱產業。②外向型企業占比較大,主要工業產品50%以上用于出口。③中小企業占比較高,超過60%的工業企業雇員不足100人。④壟斷程度較高,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以2.5%的數量集合了40%的工業就業人數和50%以上的營業額。
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主要農產品有牛奶、豬肉、甜菜、土豆等。2019年共有農業用地1816萬公頃,約占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農林漁業就業人口94.01萬,占總就業人數的1.39%。
2019年德國服務業就業人數為3373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4.5%。德國服務業近年來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對與商業有關的服務的強勁需求和新技術的發展。
表1-8 近五年德國聯邦政府財政狀況(單位:億歐元)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財政收入 | 13023 | 14114 | 14746 | 15436 | 15427 |
財政支出 | 12728 | 13877 | 14380 | 14855 | 14974 |
財政差額 | 296 | 237 | 366 | 580 | 452 |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2020年德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7%,環比上漲0.4%,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2.0%,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3%,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盡管德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企業對新員工的需求依然高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數據(預計2020年為3.3%,2021年為3.4%),德國未來幾年的失業率可以保持穩定。
表1-9 德國2016-2019年就業情況
年份 | 人口(萬人) | 就業人口(萬人) | 失業人口(萬人) | 失業率(%) |
2016年 | 8219.4 | 4365.5 | 177.4 | 3.9 |
2017年 | 8265.8 | 4424.8 | 162.1 | 3.5 |
2018年 | 8312.4 | 4485.4 | 146.8 | 3.2 |
2019年 | 8351.7 | 4525.6 | 137.2 | 3.0 |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勞工局
德國為高度外向型經濟,同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貿易聯系,全國近1/3的就業者從事出口相關工作。
表1-10 德國2015-2019年外貿情況表(單位:億歐元)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
出口額 | 11959.3 | 12075 | 12789 | 13174 | 13278 |
進口額 | 9480.6 | 9546 | 10345 | 10887 | 11402 |
差額 | 2478 | 2529 | 2444 | 2287 | 2236 |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2020年
德國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汽車、通訊技術、機械產品以及化工產品等,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化學品、石油天然氣、汽車、機械和鋼鐵產品等。德國主要貿易伙伴是西方工業大國,其中與歐盟國家的進出口往來占進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
表1-11 2019年對主要貿易伙伴國出口和進口情況(單位:億歐元)
出口額 | 進口額 | 差額 | |
中國 | 960.13 | 1096.64 | -136.51 |
荷蘭 | 917.08 | 986.95 | -69.87 |
美國 | 1186.69 | 714.2 | 472.49 |
法國 | 1068.1 | 660.78 | 407.32 |
英國 | 787.03 | 383.36 | 403.67 |
意大利 | 681.19 | 571.05 | 110.14 |
波蘭 | 658.3 | 576.17 | 82.13 |
奧地利 | 659.34 | 440.21 | 219.13 |
瑞士 | 563.54 | 463.03 | 100.51 |
比利時 | 448.63 | 478.58 | -29.95 |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德國的信用評級較高,主要信用評級機構都給了德國政府債務信用較高的評級,其中S&P對德國的信用評級為AAA、穆迪為Aaa、惠譽為AAA、DBRS為AAA,各機構普遍認為德國的前景穩定。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穆迪將2020年歐元區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去年的穩定變為負面,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歐元區成員國應對外部環境惡化的緩沖能力有限。盡管國內需求、貨幣政策和財政寬松將消解一部分影響,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仍將使歐元區成員國經濟增速承壓。
21世紀以來,德國政府計劃并已經開展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以確保德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表1-12 德國主要發展規劃
21世紀經濟發展戰略框架 | 2002年4月由德政府制定,有4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21項指數,其中4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世代公正、社會團結、生活質量和國際責任;21項指數:合理開發資源和資源循環利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京都議定書》規定的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和大氣保護、土地使用、教育、國家公共財政支出、社會福利和國內生產總值、經濟未來發展、運輸能力和鐵路在貨運量中占比、私人和國家用于研究和開發的經費、生態農業耕種占比、空氣質量、制止環境犯罪、健康標準、就業率、家庭前景、男女平等、發展援助和經濟合作經費、外籍公民融入社會、市場開發和從發展中國家的進口量等。 |
可持續發展戰略 | 能源:2020年CO?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的60%,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取消核電供應。農業:發展企業化可持續農業,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生產健康食品。交通:減少CO?排放量,研發“無污染”技術等。 |
新經濟化戰略 | 發展新經濟:推進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以及原有產業的新經濟化。加速經濟生態化進程,發展“生態社會市場經濟”。 |
五“I”政策 | 未來幾年,德國經濟政策制定和實施將重點圍繞五個“I”,即投資(INVESTMENT)達到OECD國家平均水平;創新(INNOVATION)快速轉換為市場成果;加強交通和電信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建設;支持中小企業國際化(INTERNATIONALISATION);加強勞動力市場融合(INTEGRATION OF LABOR),包括增加移民和培訓。 |
國家工業戰略2030 | 支持放寬反壟斷法規,打造德國和歐洲冠軍,設立國家基金防止不受歡迎的第三國并購等。德國聯邦經濟部還建議,設立一個由國務秘書組成的常設委員會,在必要時就“國家干預權”的行使迅速作出決定。[3] |
柏林 | 初創公司、創業者中心、科技園區、科研機構、智庫等 |
勃蘭登堡州 | 勃蘭登堡與柏林一起構成了德國的首都區,首府波茨坦。優勢產業:基礎設施、物流和航空交通技術方面,處于德國前三的位置,鐵路交通技術領域位列歐洲前茅;前沿科學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波茨坦-柏林是德國知識產能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
不來梅 | 不來梅坐擁歐洲第四大集裝箱港口,海洋經濟和物流行業十分活躍,歐洲排名第二的物流園不來梅物流園有150家物流企業。航天運輸、載人航天和機器人制造技術都在不來梅進行研發,食品及零食加工業也是其支柱產業之一 |
漢堡 | 漢堡有550多家中國公司、100多家日本公司、50家臺灣公司以及韓國和東南亞的公司,是德國最大的亞洲中心。世界頂尖的3D打印公司、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公司都位于漢堡。航空工業、可再生能源、生命科學、機械制造、現代媒體等也是其支柱產業。 |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 中資企業達1000多家,主要分布于:高端機械制造業、汽車行業、汽車供應行業。 |
巴登-符騰堡州 | 主要產業為交通運輸業、汽車零部件行業、機械和裝備制造業、信息與通信技術、電子及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產業、醫療器械、環保技術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等。 |
巴伐利亞州 | 汽車制造、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傳感技術或環保技術、生命科學和媒體。 |
黑森州 | 法蘭克福是德國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擁有約200家國內國際銀行。主要產業為信息和通信技術、金融服務、電子工業、機械與設備制造、汽車工業/電動汽車、化學和制藥工業、運輸與物流、生命科學與生物經濟學。 |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 | 海上風電項目和特殊船艦制造、食品工業。 |
下薩克森州 | 汽車行業、遠程信息處理和自動駕駛領域、航空航天工業、運輸和物流行業、風電能源、近海工業、造船業、畜牧業。 |
萊茵蘭-法爾茨州 | 化工和制藥工業、金屬加工業、汽車工業、食品和機械工業。 |
薩爾州 | 汽車制造、機械制造業、IT、納米技術和醫療保健。 |
薩克森州 | 汽車及零配件行業、半導體工業、紡織機械、環保和能源技術。 |
薩克森-安哈爾特州 | 機械制造業、化學產業、運輸和物流業、醫療技術產業。 |
石勒蘇益格-赫爾斯泰因州 | 新能源行業、機械制造業、物流行業、生物科學行業、食品加工業以及信息技術行業。 |
圖林根州 | 光學產業、汽車零配件供應產業、機械制造和醫療技術。 |
德國陸路、航運、空運和海運發達,基礎設施比較完備。
鐵路。德國鐵路線總長度為3.78萬公里,位居歐盟國家之首,連接著所有大城市和幾乎所有小城市。截至2018年11月底,德國鐵路貨運總量為3.49億噸,同比增加8%。其中境內貨運量約占總貨運量的2/3。2018年鐵路客運量為28億人次,同比增加4.1%。德國火車主要包括:CNL(City Night Line)城際夜車、ICE(Inter City Express)城際高速、1C(Inter City)/EC(Euro City)
以及IR(Inter Region)區際快車等。
水運。德國聯邦水路網絡包括7700公里內河及2.3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其中主要水路網絡總長約4800公里,包括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威悉河等4級以上水運干線及連接性運河體系。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18年,德國內河航運貨物吞吐量為2.23億噸,同比增加0.02%;海港貨運量為3.05億噸,同比增加1.7%。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是歐洲集裝箱貨物來往中國的第一大港口。2018年,漢堡港貨運量為1.35億噸,同比減少1%。其中集裝箱運輸量為894萬個,同比減少1.7%。
空運。2018年,德國航空貨運(包括航空郵遞)吞吐量總計490萬噸,同比增長1%。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18年,德國航空業運送乘客1.23億人次,同比增長4.2%,其中國內客運量2354萬人次,國際客運量9903萬人次。最重要的6個客運機場分別是法蘭克福機場、漢堡機場、杜塞爾多夫機場、慕尼黑機場、柏林泰戈爾機場和斯圖加特機場。
通信。德國90%的家庭擁有固定電話,普及率位居歐洲前列。此外,德國移動電話網絡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世界著名的移動通信運營商T-mobile、Vodafone和O2等均在德國擁有4G網絡系統。目前德國開始準備5G網絡建設。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2018年,全德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達到5700萬人,同比增加300萬人。德國最高網速為64MBit/s,略高于國際平均值54.3MBit/s。2018年,德國上網人數達到6330萬。德國郵政作為德國最大的郵政服務公司,其郵遞業務在全德擁有近15萬雇員和超過13650個郵政營業網點,平均日信件投遞量達7000萬封。德國郵政的網絡已覆蓋22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擁有約40多萬名員工。
電力。德國電力資源充足,2018年可再生能源、褐煤、石煤分別占比35%、23%、12%,位居前三。德國目前正在能源轉型,德國煤炭退出委員會于2019年1月宣布將在2038年前關閉所有煤炭火力發電廠。德國與周邊國家均有電力進出口網絡,電力短缺時可通過調度別國電力用于本國發展,該部分約占總電量的6%。
北威州歐洲化工園(CHEMPARK)是全歐洲最大的化工產業園之一,由勒沃庫森(Leverkusen)、多馬根(Dormagen)和克雷菲爾德?烏丁根(Krefeld-Uerdingen)3個園區共同組成。2003年前,化工園區由拜耳(Bayer AG)獨立運營。隨著拜耳業務不斷擴大細分與關聯企業入駐,2003年后,拜耳將園區公共服務業務交由拜耳工業服務公司(后更名為科倫塔Currenta)負責,形成了目前專業化園區管理模式。2019年8月6日,德國拜耳和朗盛聯合宣布,將化工園區運營商Currenta(科倫塔)的股份出售給麥格理(MIRA)--全球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公司,2020年4月底完成股份交割。
科倫塔公司共有員工3400人,是一家專業的園區服務商,可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園區管理、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廠房(實驗室)租賃、公共事業、安全/安保、物流運輸、設備維修等幾乎所有公共服務,以及個性化的專業服務。科倫塔公司為化工園區內的公司處理廢氣、廢水、廢料,也處理勒沃庫森的市政污水。除了對園區內企業提供日常服務外,還負責與地方政府和周邊社區的聯絡與溝通。
地址:Kaiser-Wilhelm-Allee 101-103, 51373 Leverkusen
運營公司:CURRENTA GmbH & CO. OHG
聯系方式:0214 3099314
赫斯特工業園(Industriepark H?chst)位于黑森州法蘭克福市西郊,總占地面積460公頃,目前已有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的90余家化工、醫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企業入駐,共有員工2.2萬人。其中生產企業約25家,包括拜耳、朗盛、塞拉尼斯、賽諾菲、默克、科菜恩等知名跨國公司,產品涉及制藥、基礎和專用化學品、食品添加劑、涂料、塑料、農作物保護等多個領域。
赫斯特工業園是以塞拉尼斯、科萊恩和賽諸菲3家公司為主形成的園區。1998年,三家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英福瑞瑟伍-赫斯特(lnfraserv Hoechest)負責園區日常管理與服務。該公司主要提供兩個層面的服務:在園區層面,提供工業園的運營管理、整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管理、能源解決方案、對外招商、園區壞境衛生與安全以及垃圾處理等服務;在企業層面,為園內企業提供從專業人員招聘、實驗室裝置到原料供給、化工醫藥存儲運輸以及垃圾處理等全方位的服務。此外,根據園區內企業客戶的需求和特點,公司還提供模塊化的服務套餐,如后勤服務套餐、實驗室服務套餐、集裝箱服務套餐等。
地址:Brüningstra?e 50, 65926 Frankfurt am Main
電話:0049 69 3050
阿德勒斯霍夫高科技產業園區(Adlershof)是德國最成功的高科技產業園區之一,有著“全球最大的15個工業園區之一”、“歐洲最大的綜合性一體化技術園區”、“歐洲最現代化的科技園”、“柏林最著名的媒體區”等多項殊榮。
園區始建于1991年,位于柏林東南部,鄰近德國舍內費爾特國際機場,占地面積4.2平方公里。園區內建有住宅區、酒店、商場、醫院和公園等完備配套設施,從園區到柏林火車總站只需15分鐘。園區主要由科技園、媒體城、科研機構及其他服務類企業組成。目前擁有883家企業和包括洪堡大學6個自然科學研究所在內的17家科研機構,雇員141萬余人,學生7800余人。園區內企業和科研機構主要集中于光學和光伏技術、信息和媒體技術及環境、材料和微系統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園區主要優勢在于產業結構豐富、科研實力雄厚,集合研發、生產和服務等各個環節,具備良好的協同效應。
園區共吸收投資20億歐元。初次入駐阿德勒斯霍夫及柏林其他地區的外地企業,柏林伙伴公司(Berlin Partner)可提供為期3個月的辦公室、公寓、柏林公共交通卡以及法律、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地址:Rudower Chaussee 17, 12489 Berlin
運營公司:WISTA管理有限公司 WISTA Management GmbH
聯系方式:0049 30 6392-2200
柏林-巴魯特工業園位于首都柏林大區內,距離柏林市中心70公里,占地180萬平方米。巴魯特工業園現階段發展重點為水、木材和生物科學工業,未來將延伸到制造業。通過綜合利用最高達到45%的政府補貼,投資者在巴魯特工業園投資可節省大量成本。
德國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創始成員,也是世界貿易組織創建時的正式成員。
德國是歐盟的成員國。歐盟實行共同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因此,法國不能單獨與第三國簽訂貿易協定,而歐盟與第三國簽訂的國際貿易協議直接適用于法國。德國在歐盟框架內對不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提供普惠制優惠安排。
目前,歐盟與韓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簽署有關雙邊自貿協定。2019年2月1日,歐盟與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2月13日,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在歐洲議會通過;6月28日,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就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了一致;2020年6月8日越南國會批準與歐盟自貿協定。此外,歐盟還在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行自貿協定談判,與智利在進行現有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1] 德國慕尼黑的伊弗經濟研究所. Corona Will Cost Germany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Euros[EB/OL].https://www.ifo.de/en/node/53961
[2] 世界銀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ountry/germany
[3] Thomas Weidlich、沈媛.2020年德中經濟聯合會年度報告[EB/OL].https://www.dcw-ev.de/zh/dcw-zixun/dcw-niandubaogao/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