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和美國智庫榮鼎咨詢最新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對歐盟和英國的直接投資比上一年增長47%,達到100億歐元。這是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七年來首次增長。
德國《商報》20日報道稱,報告顯示,復蘇的動力來自大額綠地投資和更強勁的并購活動:連續3年來,中國對歐洲國家的綠地投資都在增長,2024年同比增長21%,達到創紀錄的59億歐元,占中國對歐投資的59%。與此同時,并購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整體投資水平,這類投資的數額同比增長114%,達到41億歐元。
“電動汽車及電池項目主導投資。”報告總結稱,中國對歐洲國家的直接投資主要由這些領域的大公司推動,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吉利。在并購方面,騰訊收購波蘭游戲公司Techland、海爾收購開利商用制冷是近幾年的亮點。
德媒查詢報告發現,德國、有以下3個原因:中國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全球市場日益緊張以及隨之而來的本地化壓力;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尤其是在清潔技術領域。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在歐投資有可能進一步增長。
然而,報告顯示,新宣布項目的價值同比呈現暴跌趨勢,下降79%至31億歐元,且有3個大型項目取消。報告認為,歐洲對電動汽車需求不及預期以及貿易壁壘可能抑制后續投資。另外,歐盟政策不確定性也給中國對歐投資的長期增長帶來了挑戰,對審查條件、本地內容要求的監管強化可能增加運營成本,甚至引發中方的反制措施,影響投資連續性。
報告稱,歐盟監管趨向嚴格,有24個成員國已建立外資審查機制,歐盟還推動落實新版《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條例》,對媒體服務、關鍵原材料和運輸基礎設施等更多行業進行強制性審查。
不過,《金融時報》援引該研究作者的觀點稱,緊張局勢短期內有緩解的空間,一些歐盟成員國試圖避免同時與中美發生貿易沖突,而中國再次對布魯塞爾發起魅力攻勢。據彭博社20日報道,歐洲商業團體稱,最近幾周,中國政府為歐洲商業團體提供了難得的與高層會面并溝通的時機。“我們目前的最高層級確實正在進行非常密切的交流。”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表示:“很明顯,人們非常愿意與商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