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汽車信息網”4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是成功的產業政策教科書式的案例 由法國國家汽車行業委員會率領的法國代表團近期訪問上海,在此背景下,產業預測公司Strat主席雷米·柯努貝爾在上海的研討會上發表了這篇關于電動汽車領域的中國與歐洲的演講。
對中國電動汽車主導地位進行評估后,Strat的創始人柯努貝爾回顧了過去“時局緊張”的一年:歐洲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調查,美國殘酷地收緊貿易政策,導致整個汽車供應鏈成本的上升。在此背景下,柯努貝爾認為“中國是個成功的產業政策教科書式案例”。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遵循明確的產業戰略:成為汽車領域的世界領軍者。這一戰略主要基于兩大支柱:價值鏈控制和外交適應能力。在價值鏈上,中國的領先地位是無可爭議的——從關鍵原材料的精煉到電池的制造,再到活性材料的生產,中國主導著電動汽車生產的幾乎所有戰略性階段,并持續進行大量投資。面對當前的貿易緊張局勢,中國正調整應對措施,針對性地回應美國的制裁。對于歐洲,中方則采取更為緩和的姿態。自今年春季以來,為緩和雙邊關系,中歐之間恢復了有關磋商。
面對中國崛起,歐洲正試圖回應。盡管歐洲已啟動人工智能超級工廠及電池產業開發項目,出臺數十個相關戰略項目,但中國的領先優勢依然很大,柯努貝爾說:“在價值鏈的多數環節上,歐洲競爭力至少要比中國低40%。”被歐洲電池行業寄予厚望的Northvolt近期破產,這也釋放出警示信號。此外,目前歐洲電動汽車大部分供貨集中在C、D和E級車細分市場,但70%的電動汽車是在A、B和C級市場,而中國在這些市場已相當具有競爭力了。
要贏得即將到來的工業角逐,不僅要靠關稅,更需要大量投資、強有力的政策協調和加速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汽車時代站穩腳跟。(作者克里斯托弗·卡里納諾,董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