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8日報道,歐洲中央銀行17日宣布,將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3.25%,這是今年內歐洲央行第三次降息,也是其連續第二次降息。降息的背景在于通貨膨脹趨緩,加之對地區內經濟動向的擔憂情緒迅速上升。歐洲央行為支撐經濟而在今后繼續降息的可能性較大。
歐洲央行之所以連續降息,首要原因是物價上漲趨緩。消費價格指數在2022年一度同比上漲10%,但今年9月該指數的修正值為1.7%,時隔3年3個月低于2%。
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后發布的聲明中表示,通脹正順利放緩,價格走勢也受到最近經濟指標下行的影響。
對歐元區內經濟的擔憂突然增大,也是歐洲央行連續降息的很大原因。
尤其嚴重的問題是德國和法國的經濟衰退,這兩國占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9月在德法兩國均低于50這一榮枯線。
即便德國通脹放緩,也無法改變消費者的節儉傾向。美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11日公布的問卷調查顯示,回答“只買最必需商品”的人占比高達37%。人們減少外出就餐、不再去健身房等節約行為已很常見。
預計德國經濟2024年也將連續兩年陷入負增長。
法國對今年夏天巴黎奧運會帶來的特殊需求曾抱有很高期待,但個人消費與德國一樣呈現停滯跡象。據法國央行統計,法國8月零售額環比下降0.2%。
現階段很難指望通過財政刺激來提振經濟。雖然有必要壓縮新冠疫情后的財政支出,但由于對烏克蘭的援助和加強本國防衛以應對俄羅斯威脅,其財政政策空間正越來越受限。
即將到來的11月美國總統選舉對歐洲央行來說是一個不穩定因素。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表示要提高進口關稅。(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