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25日報道,歐洲銀行股前景黯淡。歐洲央行以歷史最快速度加息導致貸款時隔8年由增轉降,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呆賬壞賬問題開始顯現。由于不看好2024年以后的收益預期,歐洲央行開始對金融穩定提高警惕。
“必須讓分析師們認同我們提高收益的能力。”在1日于法蘭克福歐洲央行總部召開的銀行監管討論會上,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澤溫如此強調。當天會議的議題之一是歐洲銀行的經營方向及市場對其評價。
歐洲銀行的業績正在好轉。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意大利裕信銀行等六大銀行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凈利潤約1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據捷迅-輝盛統計,這是自2011年以來第三好的業績。
盡管如此,其股價表現并不理想。自今年3月美國和瑞士的金融動蕩以來,歐洲斯托克銀行股指數雖然在本月19日恢復高位區間,但是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僅上漲10%左右。
歐洲央行至今年9月累計加息至4.5%,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收緊貨幣。盡管政策利率已達到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是股價與利率上升帶來的良好業績相反,顯得缺少動力。
肩負維護金融系統穩定任務的歐洲央行提高警惕。實際上,11月公布的風險分析指出,盡管銀行收益達到較高水平,但是銀行股價“并未明顯超過疫情前”,“銀行因其穩定的利息收入具有吸引力,但是缺乏成長機會”。
為何歐洲銀行獲評不佳?因為實現長期利潤改善存在三大擔憂。
首先是貸款本身會受影響。自歐洲結束負利率政策開始加息以來,企業信用違約率一直在上升。逾期貸款的拖欠率也在增加,不良貸款呈增長趨勢。
這就導致銀行的盈利預期惡化。據歐洲央行預測,歐洲10個主要國家中,意大利、西班牙等8個國家的銀行凈資產收益率將在2024年下降。法國雖不一定下降,但是不會增長。
其次是貸款大幅減少。10月歐元區銀行對企業放貸較去年同期下降0.3%,時隔八年零三個月再次同比下降。德國等主要國家也面臨同種趨勢。歐元區今年四季度面臨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以及陷入衰退的風險,越來越多的企業破產,加息導致它們減少借貸。
而且,有利于銀行的加息可能也要走向終點。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稱,短期利率市場已開始采納2024年春季歐洲央行降息的預期,加息所帶來的效果粗略計算將消失一半左右。
市場強烈猜測歐洲央行將先于美聯儲降息。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皮特·奧本海默上調了歐洲斯托克600指數的預期,將歐洲銀行股的投資評級下調至“中性”。
除了合并、關閉分行等降低成本的舉措之外,歐洲各銀行還必須解決數字化、脫碳等諸多問題。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已經持續八年,但是歷史性加息所凸顯的是未及時進行結構性改革帶來的弊端。好業績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市場的警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