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潮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歐洲中心主任,前駐外大使
2023年4月5至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對中國進行第三次國事訪問。馬克龍2018年和2019年的兩次對華國事訪問首站分別是西安和上海,一個是中國文化之都和古絲綢之路起點,一個是中國經濟之都。此次國事訪問徑飛首都北京,政治活動之后前往廣州。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鎮和中國經濟起飛的代表城市之一。馬克龍三次中國之行首選的三個中國城市,代表了古老與年輕、生機與發展、騰飛與輝煌的中國的基本面貌,體現出馬克龍希望了解中國和與中國發展全面關系的對華政策考量。
通過此次來訪,兩國元首將為中法、中歐關系發展制定大方向和主基調,提供戰略引領。全面重啟中法、中歐各層級交往,激活各領域互利合作要素,排除干擾和挑戰,為中法、中歐關系發展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注入新動力。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道訪華,體現了歐方發展對華關系的積極意愿,符合中歐共同利益。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烏克蘭危機延宕難解,疫后世界經濟復蘇動力嚴重不足,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寧,發展中國家面臨困難增多。中歐必須堅持對話和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法、中歐經濟具有天然的互補性。歐洲是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大陸,擁有強大的資本和技術優勢。數十年前,歐洲大國就極為重視中國的市場潛力,現在更視中國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市場。2022年,歐盟和中國在對方的投資額分別為100億美元和6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6.6%和23.7%。法國媒體指出,馬克龍攜50多位大企業家來華,就是要表明歐洲并非要與中國脫鉤和分離,而是要繼續保持對華經濟關系。馬克龍5日在北京講話,試圖駁斥有關中西方之間緊張關系“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的說法。此外,他還對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表現出的杰出勇氣表示贊賞。
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空客公司與中方合作伙伴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其中既有總額近200億美元的160架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還有第二條生產線的建設計劃以及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合作。此外,兩國還簽署了農業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續發展、文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可以說,中法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得到全面深化。2023年將舉行中法戰略、經濟財金、人文交流三大高級別對話機制新一次會議。法國將擔任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和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賓國。中法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2003-2004年,中法互辦文化年,促進了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在中國掀起了“法國熱”,在法國掀起了“中國熱”。在抵達北京當晚,馬克龍出席第17屆“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式,強調人文交流在兩國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宣布開展一系列新的文化交流項目。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兩國將聯合舉辦系列慶祝活動,中法文化旅游年將正式啟動,并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深化兩國人文交流合作。凡爾賽宮將于2024年4至6月間在北京故宮舉辦“凡爾賽宮中的中國”展覽,介紹18世紀中國文化對凡爾賽宮乃至全歐的影響。2024年將是中法交流大年,在華“法國熱”和在法“中國熱”有望再現高潮。
馬克龍總統行前決定邀請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一道來訪,對外宣稱是“希望歐盟用一個聲音講話”,實則具有強烈地顯示“法國仍是歐盟政治領袖,歐盟的政治舵手仍是法國”之意。法媒體評論稱馬克龍仍希望以歐盟領導人的身份與中國接觸,同時影響馮德萊恩的立場。
抵達北京后,馬克龍在講話中談道,中國在尋找和平之路過程中可以發揮“重大作用”。他指出,邀請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訪,意在與中方協商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途徑。在會談中,歐方表示贊賞中方為推動政治解決危機所做努力,期待中方發揮更加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勸和促談的辦法。
中法兩國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強烈獨立自主精神的國家。穩定性是中法關系的突出特征和寶貴財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建交精神,是推動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邁向更高水平的基本指導原則。
法國總統馬克龍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邀對華進行的國事訪問,恰逢其時,受到兩國人民的一致贊揚,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馬克龍中國之行成果豐碩,為促進兩國務實合作和兩國關系深入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習近平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閉幕式并致辭,使兩國企業界大受鼓舞。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共同擘畫兩國關系未來,在國際問題和全球治理等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上達成廣泛共識,是元首外交的一次成功范例。合作與和平是人心所向,對抗與分裂逆歷史潮流。人們對和平與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應該也必須得到滿足,脫鉤斷鏈與集團對抗應該也必須受到譴責和抵制。還是那句老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責任編輯:張智超、任斌、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