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道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8月5日報道,經過2020年疫情第一年明顯下跌后的通脹率在2022年最初幾個月呈現增長。
報道稱,歐元區的通脹在緩慢但穩定地增長,但什么也無法擾亂歐洲央行采取的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繼續表示,增長的通脹是“臨時性的”。但伴隨著大幅增加的公共債務,構成價格上漲的一切要素都是存在的。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的話,價格將繼續上漲。
報道稱,今天,歐元區的通脹在慢慢但也愈發接近10%的門檻。在美聯儲連續加息的情況下,歐洲央行才在7月21日首次將利率提高0.5%。
報道認為,通脹的真正源頭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政策,是歐洲刺激計劃和歐洲央行為應對疫情出臺的緊急購債計劃。在充滿活力的金融市場中,市場價格表明資產的真實價值。但隨著大量流動性的出現,這種價值不再符合真實經濟生活。儲戶將資金投向諸如加密貨幣或垃圾債券等高風險資產。
報道還稱,隨著通貨膨脹上升和衰退的幾個指數到來,經濟活動參與者傾向于遠離歐元。人們對歐元的信心減少并轉向其他強勢和穩定的貨幣。
人們最終以疲軟的歐元來支付美元計價的進口產品。總體價格水平和生活成本逐漸上升,并導致進一步的通貨膨脹。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在回顧通脹的成因:不僅有成本、需求的原因,也有進口輸入通脹和超額貨幣創造引起的通貨膨脹問題。這些我們都知道,但由于“歐元區的碎片化”,歐洲央行在與通脹的競爭中處于落后態勢。
自歐元上一次兌換比價低于1美元以來,已經過去了20年。這有多項原因,最近的一個就是人們擔心歐洲將在今年冬天爆發能源危機。如果這場危機發生,歐元區經濟衰退的風險就會增加。但歐元的疲軟也是由于美元價值的增大。在不確定的時期,投資者會涌向美元。
報道指出,經濟因素正在推動美元走高。
報道稱,能源危機問題導致歐元走弱。我們知道要想達到能源安全以及能源價格穩定,很久之前就該放棄化石燃料了。
報道稱,歐洲央行的購債計劃將在7月初到9月初之間結束。盡管收緊貨幣政策能限制通脹上升的螺旋,但它無法控制由俄烏沖突影響的能源或食品價格等引起的通貨膨脹。
報道稱,結果就是,如果歐洲央行的指導利率上調無法迅速控制通脹并將其限制在2%左右,歐洲經濟重新陷入衰退的風險就會變得很大。在法國,由于意外的反彈,我們暫時免除了衰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