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0日,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簡稱“拉加經委會”)發布2022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展望:振興制造業出口的挑戰》報告。報告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在重重危機和挑戰下,2022年本區域國際貿易延續了2021年復蘇態勢,但勢頭有所減弱。第二部分回顧了本地區30年以來制造業出口貿易概況。第三部分討論了全球航運供應鏈體系因疫情和戰爭遭遇嚴重破壞。
一、2022年世界和拉加地區貿易概況
報告警告稱,在俄烏沖突、高通脹、增長放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疫情持續存在的背景下,世界貿易在2022年經歷了強勁減速,2023年將進一步惡化。在2021年增長9.8% 之后,預計2022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增長3.5%,而2023年僅為1%。
在出口貨物價格上漲14%和出口量增長6%的推動下,2022 年拉加地區貨物出口貿易額將增長20%。本區域貨物進口額增長24%,與出口一樣,進口額的增長大部分歸因于價格因素。繼2021年增長27%之后,本區域貨物出口額在2022年連續第二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然而,與上一年一樣,增長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原材料,特別是燃料價格上漲)驅動的,而不是由增加出口量或多樣化出口供應能力驅動的。與貨物貿易放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地區的服務貿易出現明顯復蘇,2022年上半年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45%。主要是由于旅游業的復蘇驅動。
從主要貿易伙伴來看,2022年本地區對歐盟的出口更加活躍,貿易額增長26%。自2015年以來,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乏力,僅增長8%。與此同時,拉加區域內部貿易估計增長了22%。
從地區國家來看,該地區33個國家中有25個國家在 2022年的國際貿易受到負面沖擊,即進口產品的價格漲幅大于出口產品的價格。唯一享受到貿易積極影響的國家是化石燃料凈出口國,其中出口增幅最大的幾個國家分別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69%)、委內瑞拉(63%)、哥倫比亞(49%)和圭亞那(45%)。
報告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的演變表明全球化是放緩而不是逆轉。然而,政治環境已變得不利于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發展相互依存關系。因此,未來幾年國家貿易、外國直接投資和生產網絡將更加區域化。報告提醒拉加國家必須關注具有深遠意義的世界貿易地緣政治正在發生變化并制定聯合戰略,使本地區能夠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更有效地融入全球化。
二、1990-2021年拉加地區制造業出口概況
本部分調研了1990年至2021年間拉加地區制造業出口的表現。報告稱,本地區制造業出口整體表現疲軟,自1995-2001年的小幅增長后,其占全球制造業出口的份額在過去20年中從未超過5%。此外,該地區的制造業出口貿易逆差持續增長,從1995年占GDP的3%增長到2021年的6%。本地區國家僅在汽車、食品飲料和煙草行業出現明顯順差,而且制造業出口高度集中在產地——僅墨西哥一個國家在 2019-2021年期間就占總量的57% 。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凸顯了本地區對藥品、醫療設備和化肥等戰略產品外部供應的嚴重依賴。“出于這個原因,迫切需要加強區域一體化并實施鼓勵生產的政策以激發制造業出口”。
報告建議,考慮到發展制造業出口的重要性,拉加各國應通過促進監管趨同、貿易便利化、戰略性使用公共采購和改善連通性等舉措,向一個龐大而穩定的區域市場邁進。各國政府應制定政策來促進生產并提高制造業供應鏈所有環節的出口競爭力,包括相關的服務(研發、設計、物流等)。
三、海運供應鏈的嚴重中斷
新冠疫情造成的生產活動大規模關閉、港口擁堵加劇和集裝箱供應有限,再加上航運業高度集中,導致最終進口消費品和投入以及用于生產的進口資本資產短缺、航運可靠性降低以及航運成本上漲增加通脹壓力。這些中斷的主要影響之一是眾所周知的運費上漲。例如,2022年6月從本地區出口到美國的運輸成本是2019年1月的4倍,而從亞洲進口到本地區的運輸成本是2019年1月的4.3倍。
報告指出,全球海運供應鏈是推進本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這方面,本地區將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是需必須在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方面迎頭趕上,另一方面必須應對未來幾年可能在路線、利益相關者和利益方面重新配置國際貿易結構的影響。
報告建議,通過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協調分配公共和私人資源,有助于推進新項目并改善本地區的現有基礎設施。應當著重發展那些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并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的公私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