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T新聞5月28日報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氣候相關中斷以及全球貿易格局的轉變正導致歐洲港口,包括安特衛普港,出現嚴重擁堵。金融日報《De Tijd》周三報道稱,作為弗拉芒地區經濟增長關鍵引擎的安特衛普-布魯日港正因產能限制面臨巨大壓力。
安特衛普港首席執行官雅克·范德梅倫表示,碼頭運營商、運輸公司和內河航運企業正因等待時間延長和供應鏈中斷而“損失巨額資金”。
安特衛普港的平均船舶等待時間從3月底的32小時上升至5月中旬的44小時,增幅達37%。歐洲其他主要港口也出現了類似趨勢。
多種原因導致瓶頸
范德梅倫進一步指出:“此類情況此前僅在疫情期間出現過。當時有明確原因——全球同步停擺。如今,我們卻面臨著因多種原因導致的全球性瓶頸,且無人知曉這種狀況將持續多久。”
全球性中斷
當前的交通堵塞是由多個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在紅海,胡塞武裝分子的襲擊使蘇伊士運河航線對許多船只而言過于危險。因此,船只被迫繞道好望角。
這使航程延長了兩周。與此同時,干旱條件對巴拿馬運河的航運造成了限制。此外,萊茵河水位過低,限制了內河航道進出安特衛普腹地的通道。地緣政治問題也在重塑全球貿易流。
結構性問題
安特衛普港的集裝箱碼頭長期處于滿負荷運營狀態。由于集裝箱在碼頭停留時間延長(從5天延長至8天),擁堵情況進一步加劇。這一影響在進出口兩方面均有體現。
內河航運能力不足阻礙了出港貨物流動,而船舶到港延誤導致出口貨物在碼頭滯留時間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