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5月21日報道,布魯塞爾方面希望歐盟各國政府在公共采購招標中排除外國投標人,并遵循“歐洲優先采購”原則,因為盡管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貿易戰的影響,歐盟仍試圖重新確立自己的地位。
特朗普征收關稅,并威脅稱除非歐洲國家增加軍費開支,否則美國將取消對歐洲國家的保護,這促使歐洲在技術、國防和經濟安全等方面努力提高自給自足能力。
歐盟負責產業與內部市場事務的執行副主席斯特凡納•塞茹爾內(Stéphane Séjourné)周三公布了一項計劃,旨在協調歐盟各國規則、減少歐盟內部市場的壁壘。該計劃涵蓋從成員國之間勞動力流動的障礙,到電商和金融服務標準不一致等諸多問題。
其中一項關鍵內容,是在即將修改的歐盟公共采購規則中引入“歐洲優先采購”原則。塞茹爾內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是一項“歐洲優先采購法案”。
“我們希望繼續成為一個向國際出口的大洲,同時在戰略領域保持清醒、少些天真。”塞茹爾內說。
如果歐盟在明年通過擬議中的公共采購規則修改,各成員國將可被允許禁止外國公司參與政府商品和服務合約的投標。目前,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均禁止偏袒本地供應商。
此舉標志著歐盟在開放采購和遵守國際規則方面的態度出現了重大轉變。雖然這一政策將保護歐洲的戰略行業免受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廉價競爭者的沖擊,但也可能招致其他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異議。
塞茹爾內是法國前外交部長,也是總統馬克龍的親密盟友。他一直在推動歐洲更加自主。他認為在公共采購中向歐洲投標人傾斜是“第一步”。
“之后我們會基于安全和經濟安全等論點,研究私營領域,看看還能把哪些行業納入進來。”
除了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對隱私和數據訪問的擔憂也促使人們呼吁歐洲的科技行業更加自給自足。歐盟還在考慮在即將出臺的云計算市場立法中加入“歐洲優先采購”的元素,目前該市場由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美國公司主導。
塞茹爾內拒絕討論具體行業,但表示需要在歐洲完全依賴一個國家的領域采取行動。
“在科技領域,我們非常非常依賴美國。在原材料領域,我們百分之百依賴中國。就這些領域而言,在當前的地緣政治背景下,我們不希望后代責怪我們沒有采取行動。”
盡管如此,塞茹爾內仍希望地緣政治挑戰能為歐洲提供一個機會,因為自從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后引發的能源危機以來,歐洲一直在努力提振其停滯不前的經濟。
歐洲企業抱怨稱,它們不僅受到歐盟雄心勃勃的氣候議程扼制,又被價格更低的中國競爭對手沖擊,如今還要遭受特朗普激進貿易政策的影響。
但塞茹爾內認為,歐洲處于“近乎理想”的地位,“從你可以相互權衡的意義上講,因為美國人仍然是我們的合作伙伴,而中國人希望加強這種伙伴關系”。
他說,“與中方在許多領域的許多重大難題上取得進展”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