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時報3月26日報道,根據歐洲專利局(EPO)數據,比利時在2024年申請了2615項歐洲專利,創下了歷史記錄。去年,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行業推動了該國創新,人工智能和汽車電池成為全球研究的重點。
雖然比利時在2024年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僅占199264件申請中的一小部分,但自2015年以來,該國的申請數量一直穩定增長。
歐洲專利局是一個國際組織的執行機構,該組織擁有包括比利時在內的39個成員國。它負責審查歐洲專利申請,使公司和研究人員能夠在多達45個國家保護其發明。
2024年,生物技術相關專利(225項)在比利時的申請數量中占主導地位,緊隨其后的是與制藥(192項)和金屬或冶金(183項)相關的申請。
2024年,比利時在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申請量位居歐洲第二(僅次于西班牙)。
然而,盡管2024年是國家專利申請創紀錄的一年,但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申請總量卻略有下降(-0.1%),其中歐盟成員國(-0.4%)和歐洲以外國家(-0.4%)的申請量均比2023年略有下降。
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而非發明家
歐洲專利局傳播總監路易斯·貝倫格爾·吉梅內斯(Luis Berenguer Giménez)表示,人工智能一直是大型、小型公司和初創企業創新的關鍵驅動力。
雖然人工智能的使用因知識產權問題而成為國際頭條新聞,但這些問題不屬于歐洲專利局的管轄范圍。貝倫格爾·吉梅內斯表示,“這與專利無關。謝天謝地,我們不用處理這些問題。比利時數據中心將托管一臺超級計算機,為人工智能支持的研究提供動力”。
對于該組織而言,人工智能在創新方面具有明確的作用。“我們以以人為本的方式看待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純粹是一種工具。人工智能不可能創造發明,”貝倫格·吉梅內斯解釋道。“這始終是我們的方法。”
貝倫格爾·吉梅內斯提到了羅謝爾·尼梅耶(Rochelle Niemeijer)的人工智能驅動的感染測試套件,該套件獲得了2024年青年發明家獎。他說:“這是人工智能驅動的……并不是說它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而是人工智能正在發展。”
歐洲正在落后
除了增加對人工智能相關研究的投入,歐洲專利局還注意到對綠色能源的投入普遍增加。“任何一種清潔和綠色能源都在持續增長,”貝倫格爾·吉梅內斯說。
汽車工業推動了這一增長,特別是在電池開發方面。“為什么?因為市場需要它,”貝倫格爾·吉梅內斯解釋道。
盡管歐盟內部大力推動汽車行業“綠色化”,但歐洲在這一領域的創新方面卻落后了。“中國是(汽車電池)這一領域最大的參與者。然后是美國,然后是日本,”貝倫格爾·吉梅內斯說,“不幸的是,歐洲正在落后。”
2025年初,在經歷了一年的大規模裁員、生產向歐洲以外地區轉移以及激烈的國際競爭(尤其是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之后,歐洲汽車行業發出了大量呼吁,要求獲得支持。
貝倫格爾·吉梅內斯無法確定電池創新不足是否會對歐洲汽車行業的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他補充道:“但馬里奧·德拉吉在2024年9月發布的報告中已經說過這一點。
貝倫格爾·吉梅內斯認為,綠色能源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可能會繼續增長。“這些趨勢已經存在,我們認為它們將持續下去。”
然而,他不愿預測未來的趨勢。“2025年看起來將與往年有所不同——但現在說還為時過早。”持續的國際貿易戰可能會對創新產生影響,這為預測創新增加了復雜性。貝倫格爾·吉梅內斯表示:“我們的數據來自2024年,而關稅戰始于2025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你可以明年再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