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11月20日報道,歐洲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工資上漲速度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快,這可能會使政策制定者進一步降息的計劃變得復雜。
歐洲央行周三表示,第三季度談判工資(Negotiated wages)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4%,高于去年同期的3.5%。這是自1993年(歐元推出六年前)以來的最大漲幅。
貨幣政策制定者密切關注工資增長,將其視為持續通脹壓力的信號。歐洲央行曾預計今年下半年協商工資增長將加快,這主要歸功于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達成的一次性協議。
然而,隨著價格壓力減弱和勞動力市場疲軟,該機構預測,到2025年下半年,不包括獎金、加班費和其他形式補償的協商工資增長將大幅下降,與與2%的中期通脹目標一致。
因此,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安德烈·什切帕尼亞克表示,歐洲央行可能會“忽略”強勁的工資數據。他指出,調查數據顯示,第四季度企業定價能力減弱,“這將導致未來幾個月消費者通脹壓力進一步減弱”。
今年以來,歐洲央行已三次下調利率,將借貸成本降至 3.25%。在通脹走軟和需求停滯的跡象下,市場普遍預計歐洲央行將在12月12日的下次會議上再次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埃利亞斯·希爾默表示,工資增長是通脹壓力的一個滯后指標,因為它涵蓋了所有當前有效的協議,而不管它們是何時簽署的,“這意味著它不會像新商定的工資指標那樣迅速地出現轉折點”。
更及時的指標,例如招聘門戶網站Indeed與愛爾蘭中央銀行合作編制的職位空缺薪資追蹤數據,自2022年中期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
德國最大的產業工會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最近達成協議,確保在25個月內漲薪5.5%,遠低于上一輪的8.5%。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萊恩今年夏天表示,他預計工資增長將在2025年和2026年大幅放緩,因為工資的“追趕”正在“達到頂峰”。
歐元區10月份年通脹率從上月的1.7%升至2%。然而,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比通脹問題更為迫切。德國正面臨21世紀初以來的首次兩年經濟衰退。
本周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下調了歐元區的增長預測,警告稱歐元區20國經濟將進一步落后于美國。
歐元區的失業率為6.3%,仍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但職位空缺正在減少,報告勞動力短缺的企業數量減少,表明勞動力市場正在變得不那么緊張。
希爾默表示:“歐元區勞動力市場的寬松和通脹的下降意味著,工人可能會在2025年推動較小幅度的名義工資增長。”
他補充道:“雖然從表面上看,發布的數據令人擔憂,但大方向來看,明年工資增長可能會大幅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