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2月7日報道,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經濟回顧與2023年經濟展望》認為,2023年中國GDP增速可能在5.0%左右,當前應持續提振微觀主體信心,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中國外貿出口可能會受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部分發達國家消費結構轉換的雙重不利影響,但中國經濟將在內外需結構、三次產業結構、投資消費結構“再平衡”中重拾增長動能。
在部分發達國家通脹可能較快回落情況下,2023年年初和年末,中國可能將面臨不同的外部貨幣金融環境,對國際資本流動、人民幣匯率以及中國貨幣政策調整空間產生一定影響。
報告認為,202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或將呈現基建投資增速小幅下降、制造業投資增速降幅相對較大、房地產投資難有明顯增長的局面;凈出口對經濟增長可能形成一定拖累;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及結構優化將充分發揮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撰寫報告的《經濟研究》智庫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測算,即使不考慮居民收入增長加快的效應,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也可實現約10.4%增長。綜合各方面情況,預計2023年中國GDP增速可能在5.0%左右;CPI將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走勢,全年漲幅在2.5%左右;PPI可能呈現出一定的通縮特征。
報告認為,當前應持續提振微觀主體信心,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在外需收縮背景下,中國應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防止疫后經濟內生的修復動能因外部沖擊而削弱,以有效緩解國際經濟周期不同步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