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司法廳聯合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創新開展全區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專題培訓,通過“理論+案例”雙軌教學模式,為150名調解員、業務骨干及律師調解員注入專業調解新動能,進一步織密知識產權保護網,護航創新發展。
本次培訓聚焦商標侵權、專利糾紛等熱點問題,特邀資深專家采用“案情還原+調解推演+法律解讀”三維授課法,將抽象法條轉化為生動實踐。課堂上,對地理標志商標侵權等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讓學員清晰掌握侵權認定、證據固定等關鍵環節。“跟著案例拆解案情的過程,正是筑牢調解事實根基的關鍵。”吳忠市司法局工作人員楊帥表示,培訓為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提供了可復制的實操指南。
“每個知識產權糾紛背后都是創作者的心血,調解不僅是化解矛盾,更為雙方開辟合作新可能。”石嘴山市司法局工作人員楊霈的感悟,道出了知識產權調解的雙重價值。中衛市專職人民調解員馬斌則對“接地氣”的教學方式印象深刻:“身邊案例直擊工作痛點,解決了我們的很多實際困惑。”
作為創新驅動的“剛需”和營商環境的“晴雨表”,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多元解紛機制支撐。此次培訓既是司法與知識產權部門深化協同治理的務實之舉,更瞄準了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的靶心。自治區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建立常態化指導機制,推動培訓成果轉化為糾紛化解實效,讓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盾牌”更加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