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堅持對中外企業同等保護原則,通過構建全鏈條法治保障、多維度聯動保護、精準化風險防控、高效能維權服務四項機制,全方位筑牢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屏障,多項做法為全國首創,經驗做法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
構建全鏈條法治保障機制,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在全國率先出臺專利糾紛行政裁決和行政調解省政府規章,明確省級涉外專利裁決權,省知識產權局組建了兼具法律職業資格與專利代理師資格的專業團隊,年均辦理涉外案件5件以上,其中2024年辦理的涉外農藥化合物發明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在全國首次引入實驗方法還原工藝流程的鑒定,入選全國專利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聚焦外商投資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創新知識產權專員制度,建立與外資企業常態化溝通機制,為681家外資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保障,更好幫助企業解決知識產權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全鏈條法治保障機制的形成,讓國內外企業在山東市場獲得平等保護,切實營造出公平競爭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構建多維度聯動保護機制,形成協同高效的保護環境
山東著力構建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內外聯動” 的多維度聯動保護機制,通過內外協同凝聚護企合力。在省內層面,統籌全省8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3家快速維權中心,為400余家外資合資企業提供一視同仁的快速協同保護服務,打通“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綠色通道。在國際層面,深化交流合作平臺建設,連續舉辦6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閉門會等專場活動,先后舉辦中法、中非地理標志保護論壇,覆蓋跨國公司200余家,搭建了多元化國際合作橋梁。內外聯動的保護格局,有效凝聚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大合力,為企業營造協同高效的營商環境。
構建精準化風險防控機制,筑牢穩健出海的安全環境
針對出海重點產業,實施30個海外侵權風險防控項目,提供定制化風險防控方案。支持100余家行業協會、專業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建設專業化防控體系,推動形成“企業主體、機構支撐、行業聯動”的風險共治格局,2024年以來精準監測海外專利侵權、商標搶注等風險信息2045條,發布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報告82個,針對高風險領域企業開展定向預警971次,幫助企業提前規避潛在糾紛。創新推出金融支持政策,對企業投保海外侵權責任險給予60% 保費補貼,2024年以來已為企業提供3792萬元的風險保障,大大降低了出海企業的知識產權風險。多環節緊密銜接的風險防控機制,支持企業更加安全、高效“走出去”,讓企業出海更有底氣。
構建高效能維權服務機制,打造便捷有力的維權環境
山東聚焦企業海外維權痛點難點,布局建設10家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分中心,在全國首創并持續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海外布點工作,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海外公益服務點并提供風險預警、展會咨詢、維權援助等服務,探索“政府+國內專業機構+海外專業機構”三方共建模式,打造了覆蓋全省、拓展至13個國家和地區的立體化海外維權援助服務體系。2024年以來各中心及服務點已為企業出具定制化維權方案60余份,涵蓋糾紛應對策略、證據收集指引、海外法律適用分析等關鍵內容。成功指導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56件,避免和挽回直接經濟損失數億元。協調專家資源跟進服務,邀請知名專家團隊開展“助企遠航齊魯行”活動,深入企業園區靠前服務,對240家重點聯系企業提供“點對點”海外維權指導。高效能維權服務機制切實暢通了海外維權渠道,讓企業在國際市場遇到糾紛時能獲得全周期、多層次的支持,有效推動本省企業知識產權合法權益在海外依法得到同等保護。
通過四項機制的協同發力,山東全方位提升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效能,既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優越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又為本省企業“走出去”筑牢安全屏障,助推了國內國際市場的大循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