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浪潮下,跨境電商正日益成為廣東外貿的新增長點,越來越多縣域企業也不再滿足于國內市場的有限競爭,走上了出海的道路。廣東省貿促會從去年11月起,通過開展“助力‘百千萬工程’,跨境電商百縣行”系列活動,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全方位推進外貿轉型升級,促進發展新質生產力。
“借船出海”,產業帶國際化之路變坦途
產業帶出海是指將特定區域內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產業集群,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國際合作等方式,將其產品、技術和服務拓展到國際市場。這種模式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形成規模優勢,提升面對產業鏈上游的議價能力,并增強在下游用戶和消費者面前的競爭力。部分廣東企業采取抱團模式,由產業出海轉變為產業帶出海,逐漸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勢力。
廣東省貿促會先后在汕頭、茂名、江門、河源和揭陽舉辦5場產業對接大會,發動云浮、韶關、梅州、潮州等地舉辦22場粵東西北縣域活動,聯合跨境電商平臺、行業協會共計舉辦超100場選品會、展覽會、招商會和培訓會,組織跨境電商及供應鏈服務機構深入78個縣(市、區)和鎮(街)、對接85個縣域特色產業帶,促成超1000家縣域出口企業與跨境電商配對,為超100萬人(次)提供電商運營實務線上線下培訓。通過發揮“跨境電商+產業帶”的乘數效應,廣東省貿促會成功護衛一批縣域企業的“小船”,勇敢駛向廣闊的海外市場。
廣東河源米粉口感Q彈,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廣東霸王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朱利昀介紹,作為河源米粉品牌中的“老字號”,他們已做到國內米粉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下一步希望開拓國際市場。“如果我們自己進軍海外,市場拓展、人力運營都是不小的成本。通過專業的跨境電商平臺對接就會便利很多。目前,我們北美、東南亞市場的增速都不錯。”朱利昀說。
眾多電商平臺也開始面向東南亞市場發掘優質產業帶,Shopee就是其中一員。“公司發力產業帶招商,上半年已赴東莞、河源、湛江等地發掘產業集群潛力,篩選擁有優秀資質的產業帶賣家入駐平臺。”Shopee中國區生態渠道負責人郭詩娟表示。
廣東省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陳小鋒表示,“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是推動跨境電商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目前,廣東省貿促會已整合和推動跨境電商平臺進一步覆蓋下沉,切實推動縣域產業“借船出海”。
盡心策劃,持續帶動縣域產業出海提質
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廣東省貿促會研究制定《“助力‘百千萬工程’ 跨境電商百縣行”實施方案》,制定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縣域產業發展的市場開拓、創新驅動、品牌建設、人才培養和數字技術等五大領域,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全省各縣(市、區)全覆蓋,推動各縣域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和創新形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了以“跨境電商百縣行”切實推動縣域產業“借船出海”,廣東省貿促會聯合阿里本地集團、速賣通、沃爾瑪全球電商等,圍繞縣域產業的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打造“海外服務中心+獨立站+跨境電商平臺+產業”聯動模式,推動產業帶數字化升級。其中,茂名仿真園藝產業、潮州包裝印刷產業與跨境電商平臺深度合作,以數字賦能傳統產業,不僅提高了用戶轉化率,還降低出海成本;江門智能家電產業、佛山家具產業通過對接亞馬遜、奧松、快手等平臺,提升行業原料采購、生產制造、終端銷售等環節的數字化跨境聯動水平,以更短時間、更高效率打造區域品牌,打開新興市場,助力產業帶轉變單一產品、單一環節模式,實現全鏈條協同創新發展。
廣東省貿促會還聯合海外經貿平臺資源,幫助縣域特色產品打通目標精準、渠道高效的跨境銷售鏈路。依托廣東省貿促會駐阿聯酋、俄羅斯、新西蘭經貿代表處和粵商會等40多個海外經貿平臺,啟動廣東好貨展示月,舉辦廣東商品展銷會,建立境外展銷中心、海外倉和跨境電商海外服務中心,助推縣域特色產品打通“前店后倉”“內外聯動”跨境電商業務模式,拓寬海外銷售渠道。
下一步,廣東省貿促會將按照“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深化“跨境電商百縣行”工作,以盡早實現縣域全覆蓋為目標,引導更多資源向粵東西北地區傾斜,舉辦一系列符合縣域需要的招商選品、對接資源、研學培訓等跨境電商促進活動。同時大力培育縣域特色產業市場主體,支持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延伸到縣域,推動對接各國海外倉、廣東商品展銷中心,幫助縣域產業更好融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