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時間5月27日舉行的第八屆中日韓工商峰會上,多位中國企業家高度評價了中日韓合作啟動25年以來,三方經貿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為未來發展方向獻計獻策。
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認為,中日韓相對穩定的經貿合作關系,已成為推動三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自中日韓合作機制開啟以來,三國間貿易總額從1999年的1300億美元左右增長至近8000億美元。中日韓經濟結構互補性強,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發展格局,深化經貿合作對各國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恒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華表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發展與合作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中日韓產業界應發揮各自優勢,開展交流合作。
中展集團董事長林舜杰稱,作為亞洲三大經濟體,中日韓三國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經貿往來密切。加強中日韓供應鏈合作,將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三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
為推動中日韓經貿合作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企業家紛紛暢談自己的真知灼見。
一是深化貿易合作,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李東生表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是首次將中日韓三大經濟體納入同一框架。通過充分利用RCEP合作機制,中日韓三國不僅能深化經貿往來合作,也有助于穩定區域供應鏈體系,應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未來中日韓企業應攜手深化能源化工合作,發揮好三國產業鏈緊密聯系這一優勢,把握市場消費升級需求,提升能源化工原料、產品貿易合作水平。”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東建議。
二是加大低碳環保合作,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陳建華指出,圍繞碳中和與綠色發展,中日韓可以共建、共享低碳和零碳實驗室、環保研究院等平臺,加快產業綠色化進程。
趙東建議進一步探索合作模式,實現規模化、效益化發展。他表示,三方應深入挖掘綠色低碳、高端化工、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協同推進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制定等領域的發展。
李東生認為,在能源轉型方面,中日韓三國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TCL未來希望能與日韓光伏企業加強合作,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三是發揮各方產業優勢,推動科技創新領域合作。趙東提議,應發揮好三國間技術相通、場景互補的優勢,加強石油化工能效提升、新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氫能利用等技術創新合作,共同提升產業競爭力。
陳建華表示,中日韓應加強人才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合作開展前沿技術攻關與產業化落地。
李東生認為,在近年面對新一輪科技變革與產業革命浪潮中,中日韓企業均加快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布局發展,未來可加強合作,加速創新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