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面對全球跨境投資疲軟,超八成受訪中國企業擴大和維持對外投資意向,較2022年上升近一成,超九成企業看好未來對外投資前景。本報特以專版介紹報告的部分內容,并展示其中的部分圖表,以饗讀者。
報告介紹說,本次問卷調查覆蓋國內20多個省份,共回收問卷1118份,涵蓋各種類型、行業和規模企業,超六成問卷填答人屬于企業管理層,能夠反映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真實情況。
一、報告顯示,受訪企業對外投資呈現出12個特征:
一是開拓海外市場(62.9%)、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43.6%)、服務國內產業升級(37.0%)是企業對外投資最主要目的。
二是超半數企業2022年對外投資利潤率增加或不變。
三是約八成企業國際化水平較低。
四是企業對外投資小額項目占比較高,截至2022年底,46.5%的企業對外投資額低于1000萬美元,18.8%的企業對外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
五是企業對外投資方式主要為綠地投資(46.4%)、海外并購(32.3%)、持有海外股份或金融產品(16.5%)。
六是超六成的企業考慮使用人民幣開展對外投資,77.6%的企業使用人民幣開展對外投資的意愿增強。
七是近半數企業對外投資優先選擇制造業(48.4%),然后是批發和零售業(29.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9.9%)。
八是企業對外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強促進作用,63.2%的企業在開展對外投資后增加對東道國的出口貿易額。
九是企業所屬行業產業鏈布局相對穩定,70.7%的企業反映其所屬行業產業鏈未有向國外遷移意向。
十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是企業對外投資首選地(66.9%),歐盟緊隨其次(10.8%)。
十一是企業對外投資最擔心監管合規風險(47.8%)和人才缺乏(56.8%)。
十二是近八成企業在東道國投資及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過合規問題,超五成企業設立了獨立合規部門。
報告分析指出,新發展格局下超八成企業將擴大或維持對外投資現狀,企業對RCEP成員國投資前景較為樂觀,保護主義不利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
為此,報告建議政府部門加強企業對外投資政策引導,完善企業對外投資服務體系,保護企業對外投資合法權益;建議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和商協會健全企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引導企業對外投資合規經營,反映企業對外投資合理訴求。
二、針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提出了以下三項建議:
一是主動對接各類對外投資政策。主動對接各類對外投資政策,如準確、及時掌握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各類經貿協定帶來的投資機遇,加強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對接等。企業在選擇對外投資方向時,盡量向鼓勵開展的類別靠攏,避免向限制、禁止開展的類別投資。加強與境外高新、先進制造業企業投資合作,提高境內審批成功率。
二是努力踐行合規經營。深入了解目標國家或地區關于跨境投資的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全面掌握目標國家或地區在市場準入、行業監管、外匯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規定。注意目標國家或地區的風俗習慣和地域文化,避免項目落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阻礙,確保設立在境外的機構管理和運營始終合法合規。通過對域外合規文件的查明、業內合規風險的識別,進行貿易方式調整、關稅稅款籌劃、配套制度的梳理完善、合規機制的運行監測和調試改進,進一步加強企業自身的能力。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負責承接、代理、處置域外爭端解決,協助企業更好應對跨境投資風險和危機。
三是加大履行社會責任力度。平衡好企業發展與履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因時因地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規劃。主動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開展有益于當地社會民生的公益活動,樹立可信賴、負責任的企業良好形象,回饋當地社會和人民。
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