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2021年世界貿易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聚焦當前全球經濟韌性日益受到自然和人為影響沖擊以及WTO如何幫助各國更好提高經濟韌性抵御沖擊。報告主要觀點如下:
首先,當今以深度貿易聯系為特征的全球經濟使世界更容易受到自然和人為災害等沖擊的影響,但也使世界在遭受沖擊時更有彈性。由2019冠狀病毒疾病引起的持續的健康和經濟危機是對世界貿易體系的巨大壓力測試,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并加劇了各國之間的貿易緊張。然而,事實證明,貿易體系比許多人在危機開始時預期的更具彈性。盡管該流行病最初導致國際貿易流量嚴重收縮,但供應鏈已迅速適應,基本醫療用品等商品繼續跨境流動,許多經濟體已逐漸開始復蘇。貿易在維持全球商品和服務的獲取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它使各國能夠在危機破壞國內外現有供應關系時,通過更換供應商來應對沖擊。參與貿易,特別是出口的公司,由于其平均生產率高于非出口部門的公司,在經濟衰退中生存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旨在通過放松貿易一體化來提高經濟彈性的政策往往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有效地降低經濟彈性。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降低國民經濟的效率,因為它們最終會推高商品和服務價格,限制產品、部件和技術的獲取。
第三,增強經濟韌性需要更多的區域和多邊全球合作。在強有力的國際貿易規則支持下,在多邊或區域層面開展更多貿易合作,可以支持各種為減輕風險和應對沖擊而部署的國內戰略。為此,加強和發展世貿組織與國際和區域組織的現有合作至關重要,加強在風險預防、救災、公共衛生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協調、一致和相互支持,將進一步提高面對未來危機的韌性。
《報告》指出,盡管貿易和貿易政策可以在建立和支持經濟韌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鑒于風險和沖擊的廣泛性以及經濟韌性的跨領域性質,加強WTO與專門研究經濟韌性的國際和區域組織之間的合作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