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會于2020年11月13日發布《國際商會身份識別管理指南》1.0版本,旨在為參與國際供應鏈的所有市場參與者在商業流程的設計及維護方面做出明智決策提供支持。
為向進出口商及其服務提供商們闡明身份識別管理的原因及方法,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于2019年11月成立了國際商會身份識別管理工作組,工作組主席為全球法人機構識別編碼基金會(GLEIF)的主席杰拉德·哈特森克(Gerard Hartsink)先生。國際商會身份識別管理工作組負責編寫該《指南》,并先后多次向各國家委員會征求意見。
隨著商品和/或服務的生產和分銷越來越多地在由電子通信支持的全球價值鏈中組織展開,進出口商及其服務提供商必須能夠以高質量數據相互進行電子通信。
高質量的數據與以下因素相關:
國際貿易:國際企業面臨著多種識別系統的數據,這帶來了運營成本和風險。 數字經濟:企業越來越多地成為一個或多個數字化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這些生態系統要求對國際供應鏈中具有高質量數據的主體和客體進行獨特的“端到端”識別。 合規挑戰:進出口商及其服務提供商必須向政府機構報告高質量的數據。
該《指南》參考了現有的數據和(公共及私營)機構的相關數據,將有助于理解任何行業的數據挑戰管理。
《指南》分別就正確的數據與國際企業相關的原因、價值鏈的機遇、國際企業面臨的“KYC(C)”及“KYS”挑戰、針對企業的相關立法和法律規定、國家法律中的硬法原則、企業身份管理系統的建立、全球身份識別系統、全球法人機構識別編碼基金會(GLEIF)等內容做了介紹。
國際商會身份識別管理工作組主席杰拉德·哈特森克先生表示,歡迎用戶提出意見,以便為參與國際供應鏈的所有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好的指南。
鑒于《指南》對我國參與國際供應鏈的企業了解身份識別管理的重要性及相關手段具有指導意義,中國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特此組織翻譯了《國際商會身份識別管理指南》供我國企業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