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報告。報告指出,2021年第3季度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由于需求持續強勁而生產增長趨勢較為平緩,預計2021年全年能源價格增長幅度為80%以上并將在2022年保持高位,2023年隨著供應顯著增加,能源價格預計將急劇下降。非能源價格在2021年第3季度趨于穩定,預計在2022年和2023年將略有下降。主要內容如下:
2021年第3季度能源價格較上季度上漲16%。其中,天然氣價格上漲69%,煤炭價格上漲44%,這兩種商品的部分價格基準達到歷史新高。原油價格較上季度增長7%,但價格波動幅度較大。隨著經濟復蘇和部分國家異常高溫而增加的化石燃料發電需求是能源價格激增的主要原因。天然氣和煤炭價格飆升,使太陽能和風能作為替代能源更具競爭力,但受干旱和低風速的影響,一些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也有所下降。各國可加快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2021年第3季度非能源價格保持平穩,但不同商品間差異顯著。鐵礦石價格下跌17%,銅價格下跌3%,其他賤金屬價格平均上漲9%。貴金屬價格下跌3%,其中鉑價格下跌13%,銀價格下跌9%,黃金價格下跌1%。農產品方面,化肥價格漲幅較大。盡管受不利天氣因素影響部分食品(如玉米和大豆)出現供應緊張,但大多食品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
能源價格預計將在2022年小幅上漲2%以上并在2023年急劇下降。隨著需求緩解以及生產和出口增長,天然氣和煤炭價格預計將在2022-2023年持續下降,但受庫存不足影響,價格可能會再次飆升。石油需求預期將在2022年下半年恢復至疫情之前水平,石油產量預計會受需求增加、供應恢復和OPEC+削減減產計劃的影響而增加。預計2022年平均油價將上升至74美元/桶并在2023年降至65美元/桶。
2022-2023年非能源價格預計將在2021年大幅上漲之后有所下降。金屬價格預計在2021年增長48%,2022年預計將下跌5%。農產品價格預計在2021年增長22%,2022年和2023年預計將小幅下降。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聯合評估,2020年影響了1.55 億人的糧食安全問題預計會更加嚴重,全球超過4100萬人面臨饑荒或類饑荒風險。
城市處于能源轉型的前沿,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3以上。過去50年,城市地區人口占全球人口份額的比例迅速上升,同時大宗商品消耗也大幅增長。
城市化對交通、基礎設施和消費者行為等方面的改變可能影響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需求,城市化對土地可利用性等方面的改變可能影響大宗商品(特別是農產品)供應。反過來,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也有可能影響城市化模式,例如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可能會加速農村向城市的轉變。
有證據表明,在具有完善公共交通系統的高密度城市,由于資源效率提高和規模經濟影響,人均能耗可能低于低密度城市,但使城市有利因素得以發揮的前提是良好的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對于決策者來說,重視規劃和高質量基建能夠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有利于減少城市化帶來的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