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在北京開幕。本次會議以“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為主題,議題涉及全球可持續金融、抗疫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數字貨幣、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及挑戰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顛覆了人們的生活,并影響了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為有效應對疫情沖擊,必須縮小全球疫苗接種方面的差距,為處于債務危機邊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支持。發達國家應履行援助和氣候融資承諾,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復蘇,有效應對全球氣候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全球經濟復蘇出現危險的分化,各國政策制定者必須在疫苗接種、經濟復蘇、未來發展等方面為每個人提供公平的機會。中國在全球抗疫合作方面付出的努力值得稱贊,中國提出力爭在206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也凸顯了在這方面達成的全球共識。開展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既有利于向新的氣候經濟轉型,也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增加。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主席、葡萄牙前總理巴羅佐表示,公共衛生安全是一種全球公共產品,各國應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科研等資源,預防未來大流行病。要促進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發達國家應向應對疫情能力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幫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氣候變化、金融系統穩定等問題,國際社會應本著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理解與互信,秉持多邊主義,攜手共同應對挑戰。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保爾森表示,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應避免不必要對抗,盡可能推動良性競爭,這才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中美兩國應擴大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消除關稅壁壘,促進環境產品和服務自由流通,共同開發清潔技術,研究自然資源定價的方法和措施。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由中國貿促會和國際金融論壇(IFF)共同主辦,由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北京國際金融論壇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會議在各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復蘇的背景下舉辦,旨在凝聚全球財經界合作共識,呼吁國際社會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對倡導團結合作、增進全球經濟體理解與互信、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產生積極影響。(經濟日報記者 徐胥 孫昌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