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成為全球唯一按計劃建成的三代核電。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日本之后第六個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在福清開工建設,2020年11月27日首次并網成功,在完成各項測試考核后,于昨日宣布具備投入商業運行條件。
據介紹,“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每臺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每年發電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同時相當于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
在技術上,“華龍一號”自主研發了CF3先進核燃料組件,自主制造了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先進堆芯測量系統、數字化儀控系統等關鍵設備。其反應堆采用177堆芯設計,堆芯設計換料周期18個月,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據了解,“華龍一號”首堆所有核心設備均已實現國產,所有設備國產化率達88%,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華龍一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3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11臺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形成700余件專利、120余項軟件著作權、1項國際核電標準,涵蓋核電廠前期、設計、設備、建設、調試等全生命周期,支撐“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
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共有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建。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基地是福建省境內在建最大的核電基地,項目一次規劃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已建成的1-4號機組采用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5、6號機組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據介紹,福清核電計劃今年全部建成,屆時年發電量達到500億千瓦時,產值人民幣約200億元,至少可拉動地方經濟3000億元的投資和增加3萬人的就業。
“‘華龍一號’是國家名片和民族品牌,體現了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蘊含著核工業自立自強的理想追求。”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表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自開工以來,始終按照計劃推進,安全質量良好受控。上萬名核工業建設者常年奮戰在項目施工現場,5300多家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為“華龍一號”的建成投運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