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從本世紀初國家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起步,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比珖f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日前在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云論壇上表示,據工信部消息,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創歷史新高,按歷史累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已超過500萬輛。
萬鋼表示,從國家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創新階段。在市場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1月到9月銷售量成V字型增長,即6月后形成了持續向上的增長趨勢,市場中的新能源汽車商品越來越多元化,資本市場的關注也使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值快速增長,推動了其他領域的跨界投入。在政策方面,我國鼓勵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延長了補貼、政策和免購置稅的政策,開展了“雙積分”交易,加大了充電和氫能設施基礎建設的投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同時,開拓了高端和大眾市場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相關監管部門正在創新新能源汽車監管方式,加強汽車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的監管。國務院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妥善統籌復工復產,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建設等一系列新的規劃。
從世界范圍看,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是很多國家還是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歐洲制定“綠色復蘇計劃”,實施了綠色復蘇政策,比如法、德、英、意大利等都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和補貼范圍,與此同時,提出更嚴格的碳排放法規,也倒逼著企業轉型升級,因此出現產品加快上市、產能大幅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3萬輛,同比增長34.15%。
展望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優化產業布局、更好地保持供應鏈暢通、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全行業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圍繞補短板、鍛長板,編制行動方案,從供需兩端發力,貫通技術攻關、平臺支撐、示范應用三個環節,優化使用環境,推動品牌向上,全面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同時,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及全氣候適用等問題,發揮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支持開展技術攻關,加快車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產業應用。
“跨界融合是發展的新趨勢。電力驅動、智能網聯、共享出行將帶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比f鋼說道,特別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潔能源體系、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發展。要建立面向未來出行的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創新平臺,聯合攻關基礎、交叉關鍵技術,整體提升汽車產業和關聯產業融合創新的能力。
此外,肖亞慶表示,我國要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研究制定汽車產業實施技術路線圖,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開放代工生產,也要用好市場規則,推動提升產業集中度。并深化高水平開放合作,全球汽車供應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關的格局,要加強與各國和各方的開放合作,加快標準國際化,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形成開放性的產業發展的新格局。